各县市人民政府,州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园区(开发区)管委会: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已经自治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2月27日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科技创新
“十四五”规划
一、打造科技创新发展新愿景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以来,在州党委、州人民政府坚强领导下,巴州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的引进、研发与示范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进一步凸显,创新型巴州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实施国家、自治区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69项,州本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09项,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专利授权数不断增长,达到677件、年均增长28%。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个,起到了科技创新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了特色优势产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成长,全州依靠科技引领产业发展的趋势初步形成。
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有力推进。“十三五”末,全州拥有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家,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自治区级众创空间2家,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自治区级星创天地2家,自治区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家;高新技术企业34家。各类创新园区和创新创业平台载体成为支撑全州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技惠民取得成效。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等,提高贫困农牧民科技意识。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推动了科技、资金、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有效流动和集聚。
科技合作不断深化。深化冀巴两地科技合作机制,技术合作、成果转化与创新人才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充分发挥巴州河北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作用,开展与河北专家的技术合作与交流,人才援疆、智力援疆为巴州解决了一批技术难题。
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十三五”以来,自治州出台实施了创新驱动发展、激发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企业创新发展、科技人才培养、科技精准扶贫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有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
(二)发展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时期。从国际看,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力量,成为重塑国际格局的关键力量。从国内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发挥支撑引领作用,改善民生福祉、保障国家安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科学技术提供解决方案。从区内看,“十四五”时期是新疆巩固社会稳定成果、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向长治久安的关键五年,是科技创新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和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自治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新疆高质量发展,为新疆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从州内看,“十四五”时期是巴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一是南疆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对巴州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产业新增长点,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科技提供重要支撑。二是新时期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为科技创新带来了新机遇。新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巴州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南通道重要枢纽和中巴经济走廊重要节点,要以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努力打造区域创新高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三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依赖科技创新,推出更多涉及民生的科技创新成果,更好服务民生。
同时必须看到,巴州全社会创新能力和创新创业活力仍然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科技创新人才总量不足且结构不合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二是科技创新基础薄弱,科技经费投入不足,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和发展滞后;三是产业发展技术基础薄弱、高端技术缺乏,科技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机制尚不健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科技企业孵化能力弱;四是创新治理能力不足,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未来五年,巴州科技发展将继续坚定坚决聚焦总目标,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促进资源环境的可持续、以科技创新惠及民生福祉,提升综合科技服务能力,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统筹发展与安全,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发挥创新平台作用,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政策落实落地,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高质量发展、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四)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支撑产业发展。聚焦重点产业的关键问题和需求,加强关键核心共性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应用,加快建设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深化改革,优化创新生态。优化政府科技管理机制,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加大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速推进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人才为先,引领创新发展。营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人才制度与政策环境,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坚持开放合作,汇集创新资源。加强与国内外创新资源的有效合作,聚集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完善产学研用等协同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坚持服务民生,造福社会大众。聚焦民生关注的重大社会发展需求,提升民生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使科技成果最大程度惠及民生。
(五)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保持财政科技支出每年实现增长;“十四五”未,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明显提高。创新活力充分激发,研发人员数量显著增加,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倍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比例显著提高,技术合同成交额、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明显增长,区域综合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科技对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作用显著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引进、攻关和应用取得重大突破,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更加凸显,创新型领军企业加速培育,实施自治州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产业创新平台载体作用进一步增强,打造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资源有效集聚。积极推进上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库尔勒农业科技园区升级国家级园区;推进县市自治区级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的布局和提质升级。
——科技对民生福祉的服务保障能力更加凸显。科技创新切实保障疫情防控、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灾害处置、生态守护、环境治理和惠及各族群众增收致富,支撑美丽巴州、平安巴州、健康巴州和智慧巴州建设。科技培训、科学普及帮助各族群众提高科学素养,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达到12%。
——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科技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有力,各项创新政策进一步落实,各类创新主体和人才活力进一步激发,形成崇尚创新创业的价值导向和文化氛围。
表1 “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主要指标
序号 |
指 标 |
2020年 |
2025年 |
属性 |
1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 |
6.2 |
>30、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 |
预期性 |
2 |
财政科技投入(亿元) |
3.69 |
大幅提高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只增不减 |
预期性 |
3 |
每万人口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人年) |
4.03 |
6 |
预期性 |
4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
34 |
150 |
预期性 |
5 |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万人) |
1.65 |
1.85 |
预期性 |
6 |
技术合同成交额(亿元) |
0.37 |
2.8 |
预期性 |
7 |
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 |
7 |
12 |
预期性 |
(六)总体部署
按照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围绕全州创新发展需要,注重当前与长远结合,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部署五个方面的战略性任务。
一是围绕创新开放合作,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创新支点。依托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上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创新园区,发挥创新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打造南疆科技创新高地。通过科技援疆、厅地会商、兵地科技合作、军民科技合作、与清华大学和新疆大学校地合作等多形式开放合作机制,进一步丰富合作交流载体,提升合作交流层次,拓展科技开放合作空间。
二是围绕高质量发展,聚焦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需要、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关键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与集成应用,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
三是围绕民生领域和可持续发展重大需求,着力构建保障人民美好生活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技术体系,加速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和转移转化,支撑美丽巴州、平安巴州、健康巴州和智慧巴州建设。
四是围绕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强化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创新主体等支撑保障,突出对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和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夯实创新基础。
五是围绕创新环境营造,优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科学普及和科研诚信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形成良好创新氛围。
二、构建区域创新协同开放新格局
(一)打造南疆创新引领高地
密切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和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对标疆内一流创新园区,以成果转化和应用示范为引领,以科技园区提质升级为抓手,积极打造南疆科技创新高地。强化农业科技园区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中的平台支撑作用,推动库尔勒加快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推进且末、若羌、轮台、焉耆做好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力争“十四五”末实现各县市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全覆盖。实施科技示范工程,在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上库高新区、轮台工业园区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推进各县市产业集群建设。全力提升高新区建设层级,推动上库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提升轮台工业园创新发展能力,积极培育县市工业园区创建自治区级高新区,形成高新区梯次配备格局。加强“双创”孵化载体建设,鼓励各级各类孵化载体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
(二)加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
加强国内科技合作。推动地厅、兵地等科技工作会商,构建科技融合创新机制。深化地厅科技创新工作会商机制,围绕我州重点和特色优势产业科技需求,借助疆内外科技资源解决技术难题。深化科技援疆机制,推动与河北省科技厅签署新一轮科技合作协议。持续深化与清华大学校地合作关系,积极推进与新疆大学等疆内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充分发挥巴州与有关学会、协会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协同作用,提升自治州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
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开放合作。鼓励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参加国际科技合作论坛、高新技术成果展销会以及各类专业领域国际学术论坛,引领企业拓宽国际科技合作渠道、搭建科技合作交流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科研机构参与申报实施自治区上合组织科技伙伴计划及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展联合开发、成果转化等国际科技合作。
(三)推动兵地科技合作和军民科技合作
加强兵地科技工作会商,构建兵地科技融合创新机制,强化资源共享和整合利用。推进兵团第二师与州直、各县市科技部门,以及各类园区、科研机构、企业的科技交流合作,开展科技政策经验交流、体制机制改革互鉴、科技项目推介、技术交易等活动,增强双方发展协同力和凝聚力。围绕纺织服装、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农业等领域开展联合技术研究与示范。建立兵地科技人才共建机制,充实完善兵地科技专家人才库,鼓励双方到对方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等开展技术研发、交流培训等活动。积极推进军民科技合作,在航天航空等领域支持开展军民两用技术联合应用,支持建设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为军队建设提供科技服务保障。
三、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
(一)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推动现代农业技术创新
1. 农作物良种繁育和种植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
加强优势作物种业创新,开展特色和优势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围绕土壤改良、品种选育、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先进农机装备制造等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积极参与自治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科技行动,深化大数据在农牧业领域的应用。重点开展棉花、小麦、玉米、加工辣椒、加工番茄等粮食作物和特色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以及制种繁育技术的研发、引进与示范应用;开展小麦、玉米、加工番茄、辣椒、蔬菜、甜菜、油葵、孜然、罗布麻等作物的优质高产、节本增效、标准化种植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的研发、应用与示范,促进农作物种植提质增效。以设施农业可持续生产技术为核心,对设施优化构型、新型覆盖材料、优良品种、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设施专用作物商品化育苗、无公害高效栽培、设施土壤障碍控制与改良以及设施环境控制技术等进行科研攻关,组装集成和示范推广。
2. 特色林果良种繁育和生产关键技术的示范应用
加强区域保障性苗圃建设,在广泛收集林果新品种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开展新品种的驯化和培育工作,通过分析评价,优选出优质、稳产、耐贮、抗病虫、熟期配套的优良品种,为巴州特色林果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基础。建立安全、高效优质的特色林果标准化生产体系;示范应用特色林果生产关键技术;依托科研优势,健全林果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完善灾害天气应对技术体系;依托国家、自治区林果简约化栽培管理和自治州林果标准化基地示范建设项目,建立核心示范基地,推进简约化栽培管理进程,确保特色林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3. 畜禽良种繁育和标准化养殖技术的示范应用
加快推进畜禽品种改良、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推广“四良一规范”(良舍、良种、良法、良料、动物防疫规范化)为核心的科学养畜技术。牧区以北部沿天山和南部阿尔金山区为重点,做好巴州牦牛选育提纯复壮和蒙古牛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农区以中国西门塔尔牛为主,兼顾安格斯等肉牛品种,加大冷配技术推广力度,提高性控冻精和进口优质冻精的使用,加快农区肉牛扩繁改良进程。坚持做好牧区巴音布鲁克羊、罗布羊等地方品种选育、提纯复壮和开发利用,提升供种能力,为农区推进专用肉羊与多胎肉羊杂交繁育,促进肉羊快速扩繁增量提供优质种源;农区以多胎肉羊为主,采取同期发情、人工受精、两年三产或三年五产高频繁殖模式,研究肉羊规模化、标准化安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杜泊羊、德国美利奴羊等肉羊,湖羊、小尾寒羊等多胎(多羔)肉羊为主的规模化、标准化安全高效生产技术。开展以鸡、鸽、鸭、鹅等家禽为主的大规模养殖技术示范。根据各县地域、资源环境特点,研究推广规模化生猪、荒漠草场奶骆驼、奶驴、肉鸽、鸵鸟等特色畜禽养殖技术。以饲料工业企业为主,推广高效安全饲料生产技术。开展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研发与应用,开发州、县、乡、村四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网络,支撑动物疫病防治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运行。
4. 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推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与农田污染防治技术,开展畜禽粪污、秸秆、残膜、农药包装等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示范。引进开发秸秆综合利用、残膜回收等新装备新技术,推广小型化、移动式装备。全面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推广农作物病虫草害及外来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农药减施及替代、精准施肥和改土培肥等技术,加快推进全州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融合示范区建设,全面推广示范“控、替、精、统”的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开展奶牛、生猪、家禽规模养殖场(小区)畜禽粪便有机肥生产技术示范。
5. 农业智能装备与智慧农业技术运用与推广
加强农业装备运用水平,推进智能农机技术,拓展农机服务领域,提升畜牧业机械化水平。开展农田残膜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植保无人机飞防技术,辣椒番茄移栽机等相关技术攻关。开展智能农机技术示范、农机与农艺配套技术开发,建设农机化技术示范区。引进、示范基于北斗导航系统3S技术的农作物播种、田间管理、水肥管理、测土配方、植物保护等智慧农业技术,探索建立无人农场,促进无人农场示范区建设。推进基于5G通信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支持以林果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装备为核心的智慧林业建设,推广适合不同树种、不同栽培模式的施肥、灌溉、修剪、采收分级、加工等先进适用的林果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
6.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建设,鼓励涉农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农业科技创新,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服务创新体系和成果转化展示体系,推动以公益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主导,公益性、经营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融合发展。强化农业技术推广,重点推广提升种养殖业附加值、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产业链延伸和一二三产业融合等先进适用技术。强化农业科技服务,结合科技项目实施,开展技术服务和农村创业,推行县乡农技指导员包村联户制,培育一批农业科技示范户,加快建立试验示范基地,推动科技成果示范和推广。依托现有星创天地为农村创业提供开放性综合服务,聚集农业创新资源和创业要素,提高农村创新创业的专业化和便捷化程度,加快农村农业发展步伐。
专栏1 现代农业技术重点方向 |
1. 生物种业创新 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支持采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性状优良、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培育。 2. 数字农业发展 引导信息化技术和现代农业相融合,搭建完善的种养殖信息平台,开展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发农业监测预警体系,作物与环境、土壤及肥力间物物相联的物联网农业技术示范。开展棉花全产业链数字化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形成适合于种植生产信息化、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推进数字农业试点县建设工作,开展库尔勒市数字农业试点建设,加快推进尉犁县国家数字农业应用推广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打造尉犁县智慧农业示范样板。 3. 主要作物和畜禽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种植养殖 重点开展绿色农田水肥药高效利用、残膜秸秆回收和高效利用、果树提质增效绿色栽培技术与标准化生产、露地和设施蔬菜节水节肥节药绿色生产集成技术模式研发,特色药用植物规范化种植、主要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新型绿色投入品创制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开展主要畜产品(牛肉、羊肉,奶类、禽类)安全质量追溯关键技术研发和集成示范应用;开展绿色、有机、生态畜禽产品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研究与技术集成示范;加大优质饲草料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研发与示范推广。 |
(二)围绕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推进传统技术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1.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紧密围绕石油石化、矿产加工、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加大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加强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引进、研发和集成应用,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实现企业生产流程、工艺过程和产品层次的提质增效,开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形成有效的工业集聚基地,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提升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
石油石化技术。以化纤、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工品为产品方向,引进开发精细化工和炼化纺一体化先进技术,加快发展石油下游深加工产业,推进石油化工产业精细化高端化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
优势矿产开发技术。支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改造和优化升级,提高有色金属勘探开采加工技术水平,延伸钾盐、煤化工产业链。支持布局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的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冶炼、加工产业集群,提升全产业链技术水平,提高就地深加工利用效率。
纺织服装技术。围绕纺织服装产业规划和产业链条延伸,重点开展环锭纺纱技术、无水印染技术、废旧纺织品再利用等技术研究与推广。推进纺织智能制造,加大纺织数字化智能装备(生产线)及智能产品的引进推广,合作开发纺织专业应用软件、管理系统等产品,加快纺织服装产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农产品加工技术。引进开发番茄、辣椒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推动生产番茄红素、辣椒红色素、大蒜素、洋葱素等高附加值产品,延伸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引进开发香梨、白杏、红枣、酿酒葡萄、枸杞等林果优势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提升特色林果附加值,推动罗布麻全产业链建设。开展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开发冰鲜肉和预制肉制品的冷冻保鲜技术。开发蛋制品高效绿色加工技术及装备。推动特色食品和乳制品等加工技术升级,改进生鲜产品运输技术及装备,建立生鲜食品的冷链物流技术体系。
专栏2 传统产业技术重点方向 |
1. 石油石化技术 开展芳烃产业链发展、油煤共炼等关键技术和成套工艺装备的引进开发,突破乙烷制乙烯、乙烷回收、离子法制乙炔以及乙烯产品结构优化、高端烯烃聚合、合成树脂后加工等技术攻关,以及绿色石油开采、炼化助剂等技术引进与研发。 2. 优势矿产开发技术 开展铁、铜镍、铅锌、钨锡、锂钹等有色金属绿色开采与加工技术的引进与应用,推进钾盐勘查增储、冶炼、加工等技术的转型升级,构建矿产资源绿色支撑技术体系。 3. 智能绿色纺织制造技术 支持开展服装、家纺等产品研发及其功能性技术开发、产业用纺织品在特殊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应用。推进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纺织装备应用,智能工厂(车间)建设。突破印染污水处理关键技术,培育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加快构建绿色纺织服务制造体系。 4. 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技术 开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链物流关键技术、有害残留快速检测及农产品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管控技术引进与研发,支持构建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技术体系,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应用
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关键技术和先进工艺的引进和应用,引进和培育一批产业层次高、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先进、带动能力强、符合环保要求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新能源技术。依托清洁能源资源富集优势,支持建设风光储一体化示范基地,发展风电、光电、热能等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技术。加快储能技术、高智能电网技术和新型风电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和设备引进与研发,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延伸产业链,形成新能源产业集群。
新材料技术。引进新材料生产工艺技术,开展硅基、碳基、铝基、锂基、氟基等新材料的开发。发展生物降解材料、工程塑料、新型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纤维等化纤、化工新材料技术。布局发展生物新材料,开展可降解生物材料技术引进及转化。开展阻燃抑烟保温材料、绿色低碳环保新型建筑材料等应用,培育壮大新型装配式建筑材料产业。
生物医药技术。利用生物提取技术开展生物提取剂、中药制剂的生产,提升科研和产业化能力。加大药物原料药生产技术的集成示范,用生物技术替代化学合成技术,扩大生物技术在药物生产中的运用。与区内外高校院所合作,联合研发中草药配方的改良、衍生物原料药制备、中草药废渣利用等技术。开展中医药、创新药、特色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和特殊营养食品产业化工艺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先进装备制造技术。围绕石油天然气开采、纺织、农机、矿山开发等领域,推广应用及开发产业链发展急需的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制造工艺,力争在与整机配套零部件产业化和铸造、锻造、热处理等方面实现突破。
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绿色宽带、移动通信、智能安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引进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促进信息技术向各行业广泛渗透与深度融合。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推进5G基站、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及物联网等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航天技术。围绕航天科技产业园建设,开展商业火箭总装测试研究、卫星测控、无人机开发应用、临近空间飞行器的研究示范,为全国各行各业提供服务。积极承担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以及国际科技合作课题,力争打造成为国家重要的商业火箭发射基地、卫星发射基地,逐步拓展下游的卫星运营、卫星应用产业。
专栏3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技术方向 |
1.能源技术 挖掘风能、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应用“光伏方阵与建筑结合”的一体化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推广太阳能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布局太阳能电灯、光伏玻璃幕墙、太阳能市政设施等新型太阳能应用产品。开展新能源充电桩和新能源汽车组装技术引进与开发。 2. 新材料技术 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研发新型功能性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延长产业链。引进高分子材料生产和加工成型技术,高分子材料聚合过程控制技术、工艺装备、设施软件等新材料技术,推广应用智能化、绿色化生产设备和工艺。 3. 生物医药技术 加快推进地产中药民族药新药研发进度,积极开发地产蒙药等中药民族药生产技术,突破产业化工艺关键技术。引进马鹿、罗布麻、骆驼蓬、香梨等动植物、特色林果资源养生价值的提取技术,深度开发营养保健食品、特殊营养食品及添加剂的技术工艺。 4. 先进装备制造技术 积极引进石油加工生产先进勘探设备、先进采油设备以及配套零部件,提升石油石化装备技术水平。开展棉花采摘机、番茄采摘机、辣椒采摘机、芦苇收割打包机、葡萄沟渠挖掘机等先进适用农用机械的引进与研发,提升农用机械化水平。引进矿山机械装配生产企业,就地制造矿山机械产品。引进和改造纺织配套机床、配件,满足纺织工业发展的需要。 5. 5G创新应用 支持5G在新型智慧城市中的创新应用,通过5G、移动物联网、智能感知系统、智能化设备及软件的集成应用,为智慧旅游、智慧健康、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交通等提供技术支撑。 6. 航天技术 支持建设航天技术研发、检测、培训和物流为一体的航天科技综合配套服务平台。 |
(三)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科技创新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适应产业融合发展和服务专业化要求,引进各类创新服务机构,打造服务特色和服务品牌,推动信息化技术与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科技金融等服务业的结合,发展科技服务业,构建科学合理、开放协作、运转高效的现代科技服务体系。
科技服务业发展。支持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技成果评价等科技服务,引进和培育一批技术型服务机构,建设一批公共科技服务载体和公共技术平台,提高科技服务产业化水平。支持发展以石油化工、纺织服装等产业为重点科技服务,发展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业,以提升油气综合服务能力和新技术工艺应用推广为主要发展方向,开展智能抗压设备检验检测等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加快发展纺织服装技术服务等。
新型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服务技术的应用推广。支持农村电商、技术服务电商等创新发展,培育扶持本地电子商务平台,着力发展一批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加快电子认证、在线支付、信用管理等电子商务安全交易、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技术的创新应用,促进物流供需信息对接和使用效率。开展智能交通、物流管理软件、移动物流信息服务等关键技术的引进,鼓励物流企业应用先进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扶持物流企业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企业经营网络化。
文化旅游数字化发展。支持研究制定巴州数字文旅建设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互联网+旅游”,引导文旅企业大力开发线上景区游览等新业态、新产品。立足特色文化、历史、民俗等文化资源,运用信息技术等高技术改造提升文化产业,培育新兴数字文化业态,建设数字化特色文化资源库。提升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服务水平,结合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特色资源,运用5G、VR/AR、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数字技术,建成一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实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多样性。
科技金融服务业示范发展。进一步推动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集中力量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和高成长企业群体,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鼓励商业银行成立科技支行,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担保、保险等服务,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保险公司进一步扩大科技保险险种,面向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服务。
专栏4 现代服务业技术重点方向 |
1. 重点产业科技服务业发展 支持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上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轮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集研发、设备制造、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石油技术服务基地建设,打造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纺织服装技术服务业,培育引进一批纺织服装产品检测、设计研发、智能制造服务等专业技术服务机构。 2.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服务技术的应用推广 支持农村电商、技术服务电商等创新发展,培育扶持本地电子商务平台在大宗商品交易中的应用。支持库尔勒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强物流新技术的引进与研发,积极开展冷链物流关键技术研发,推进冷链信息化建设。 3. 文化旅游数字化发展 支持“一部手机游巴州”平台推广应用,推动线上线下有效链接,构建以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营销和智慧统计为重点的智慧旅游体系,利用大数据精准推送旅游信息,打造智慧旅游城市。支持数字景区应用物联网、5G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景区数字化改造升级。加强文化设施空间与服务的技术研发应用,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开放共享。 4. 科技金融服务业示范发展 依托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金融贸易创新示范区,推动科技金融业务创新,定制开发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信用保险质押等科技金融产品,探索科技贷款担保、科技保险、产权交易与股权交易等新模式,加快金融产品与服务先行先试。 |
四、健全支撑民生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
(一)科技支撑美丽巴州建设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开发。大力推进生态科技惠民,在大气污染治理、水资源保护、土壤环境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垃圾处理等重点领域进行技术推广与应用。加强城镇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引进,建立和完善环境污染预警的应急体系,开发建设重污染天气应急动态监管平台。加强土壤污染控制技术开发,支持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实现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全覆盖。
自然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技术开发。在水土资源综合利用、国土空间优化开发、煤炭资源绿色开发、金属资源清洁开发、非金属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弃物再利用等方面,应用基础性理论与引进一批核心关键技术,重点开发一批重大关键装备,实现资源清洁开发的集成化和规模化利用。
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开发。研究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技术,加强沙化地区、水土流失地区、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开展退化草地修复、防沙治沙、盐碱地治理、矿区生态修复、防护林体系优化、沙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沙产业等技术引进和开发。针对重点地区开展生态监控、评估预警及生态修复技术研发,全面提升自然生态资源系统稳定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的技术部署。积极参与实施新疆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参与开展低碳、零碳以及负碳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引进、开发节能节材技术与资源产品循环利用技术,温室气体与污染物减排、监测、替代等技术,促进经济社会全链条低碳/脱碳绿色转型。
专栏5 绿色低碳技术重点方向 |
1.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开发 支持开展库尔勒及南四县沙尘源解析,沙尘应急预警、沙尘天气防控技术研究;博斯腾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研究;石油、石化、印染、浆粕等重点行业水污染治理技术引进与示范。 2. 自然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技术开发 支持开展矿产资源、化石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的绿色利用技术研发与应用,实现自然资源的绿色循环和高质化利用。 3. 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开发 研究生态退化机理、生态稳定维持等关键技术。加强特有生物资源有效保育,开展重要湿地、荒漠及荒漠化地区、盐碱地、农牧交错带和矿产开采区等典型生态脆弱区治理技术的引进与研发。 4. 碳达峰碳中和技术 在钢铁、水泥、化工、农业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开展近零排放技术示范研究。 |
(二)科技支撑平安巴州建设
社会安全技术。加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进程,建立全方位动态社会治安管理与安全防范技术体系,实现社会安全信息整合共享,提升社会安全信息化水平。确保网格安全,着力构建面向各行业部门的数据平台。树立数据共享共用理念,完善网络安全防护,打通数据壁垒,提升数据服务支撑维护社会稳定、社会治理能力水平。
生产安全技术。在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冶金有色等工贸行业,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和安全生产技术装备示范推广。支持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调查、处置、恢复等各环节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集成和推广应用。
食品安全技术。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测,推动特色农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物的快速监测、检测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加强特色农产品及加工产品食品质量及安全溯源关键技术的引进与研究。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稳步推进食品安全全程控制技术研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保障食品产业稳步升级。
消防及防灾减灾技术。强化科技推进消防及防灾减灾技术领域创新。完善地震、灾害性天气、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防治技术方案,推动突发事件应急与快速处置技术的广泛应用,建立自然灾害预警与应急救助技术示范。在气象灾害、洪旱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病虫害及火灾等灾害预警预报、防范与抢险救灾等方面开展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应对异常灾害的抗灾救灾技术能力。
专栏6 公共安全技术重点方向 |
1. 社会安全技术 发展智能安防技术,支持开展全方位动态社会治安管理与安全防范技术体系研究,推动构建智能化监测预警与控制体系,提升科学监管和服务能力,推动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2. 生产安全技术 加快矿山瓦斯、粉尘、透水、火灾爆炸、污染等生产安全突发事故预警、智能化快速决策、应急控制、救援技术及装备研发与应用。开展化学品危害识别、风险评估与管理、化学品火灾爆炸及污染事故预警与应急控制等研究。 3. 食品安全技术 支持开展加工食品、特色农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物的监测、快速检测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加强特色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的产地商品化处理、高效预冷、物流保质减损、保鲜包装材料、绿色防腐保鲜、干坚果减损保质、干坚果抑菌杀虫等关键技术的引进与研究。 4.防灾减灾技术 支持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洪涝与旱灾监测预警,地震预警及地震预测技术,沙尘暴监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预控,智慧城市接入消防救援智能接处警平台等技术研究,提高应对异常灾害的抗灾救灾技术能力。 |
(三)科技支撑健康巴州建设
疾病防治技术。针对新发突发传染病,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快速检测、诊疗、药物研发,提升传染病等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为全州疫情防控提供科技支撑。推进常见病、慢性病、重大疾病和地方病、人畜共患病防治关键技术的临床应用,加大已成熟诊疗技术推广与应用。
医疗技术。大力推进数字医疗、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技术成果的应用,尤其对康复医疗、急救医疗、微创治疗等技术和互联网+远程医疗技术加大示范与推广力度。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建成统一高效、系统整合、互联互通的健康卫生信息共享系统。
中医药传承和新药研发技术。加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中医药、蒙医药、维吾尔医药基础理论和防治技术研究。进一步集成新药研发与创制资源,支持组建巴州创新药物研发平台,依托巴州民族医药特色优势,创建蒙医药、维吾尔医药品牌。
专栏7 生命健康技术重点方向 |
1. 重大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关键防控技术 开展新冠感染快速低成本检测技术、预后判断、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应用;冷链物品外包装、快递外包装试剂盒快速检测技术和消杀技术应用等;结核病、包虫病、布鲁氏杆菌病等地方传染性疾病关键防控技术研究。 2. 多发病、地方病防治技术 开展常见多发病诊治,包虫、疟疾等寄生虫疾病,碘缺乏、地方性氟(砷)中毒、人畜共患病等地方病防治,以及临床诊疗关键技术研究。 3. 医疗技术联合研发 探索建立国际国内医疗技术合作机制,充分利用蒙医、维吾尔医药优势资源,支持开展天然药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联合研发,提升健康产业技术水平。 4. 中医药传承和新药研发技术 开展中医药、蒙医药、维吾尔医药在优势特色病种的临床研究,传承和推广特色治疗方案。开展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支持经典名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地产中药的新药创制和二次开发研究。 5. 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技术 围绕儿童、青少年、妇女和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支持开展常见疾病的流行规律、致病机理、疾病预防、健康评价、重点疾病防治保健服务技术的研究。支持开展老年失能预防干预、智能康复技术与产品研发。 |
(四)科技支撑智慧巴州建设
推进数字巴州建设。加快推进信息化进程,加强城市建设、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领域的数字化管理,实现行业应用的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平台服务作用,加快电子政务的发展,深入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将政府的服务和数据向公众端延伸,打通智慧民生服务的最后通道,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增强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能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搭建“互联网+教育”信息化设备管理平台,支持智慧教育发展。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完善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智慧化改造,建设数字供应链和数据中心、一体化大数据应用平台、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高速光纤宽带、5G、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智慧城镇建设,加强城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化城镇管理。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加强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完善数据共享和管理体系。
专栏8 智慧城市技术重点方向 |
支持库尔勒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中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智慧化改造、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研究与推广应用。支持打造社区智慧政务平台,提高办事效率;完善社区居民的信息管理服务,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
五、提升科技创新基础能力
(一)推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大力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积极争取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星创天地及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在巴州布局,重点推进纺织服装、先进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具备条件的企业申报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指导石油石化领域企业申报油井堵漏技术重点实验室、双碳技术研究院、下游新材料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新疆美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组建1,4-丁二醇及下游新材料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罗布泊盐湖资源开发试验设备共享平台建设。适应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建设棉花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棉花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指导重点企业创建自治区星创天地。充分发挥各类创新平台作用,着力提升创新驱动发展“内驱力”。支持建设兵地、军民融合创新平台,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大力推进创业平台建设。加快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各类园区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等创业服务主体建立专业化孵化器和平台。加大对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业平台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运营主体申报国家和自治区级创业基地。
(二)培育集聚科技人才队伍
落实《自治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人才激励政策,着力培育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工程师。鼓励高职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培养科技人才。引导鼓励符合条件人员积极申报国家、自治区各类人才项目,着力培育和打造创新团队。45岁以下科研人员主持承担州本级科技计划项目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大力培养少数民族科技人才,加大“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殊培养计划”实施力度。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营造宽松包容的创新环境。充分发挥巴州河北院士专家工作站、清华大学研究生巴州社会实践、院士专家巴州行、青年博士巴州行、企业家巴州行等平台载体作用,持续加大柔性引才引智力度,推广“候鸟式”、“组团式”科技人才聘任、援疆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对获得国家、自治区科学技术奖的第一完成单位和人员,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鼓励获奖单位对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科学技术奖的研究团队(个人)给予奖励。
(三)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加大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支持力度,合理支持不同类型企业的创新创业。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申报,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加强培育和辅导,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倍增。鼓励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升级,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提高有研发活动企业的比例。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与区内外科研机构、高校建设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技任务。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设备器具加速折旧等政策落实力度。
(四)提升科研院所和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落实自治区《关于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的实施方案》等,形成政府主导、校地合作、产业融合的成果转化模式,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提升创新能力。深入实施高校重点学科振兴行动计划,与巴州产业发展需求对接,建设优势特色专业,推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教育联盟建设,加快推进产教融合基地建设,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深化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管理制度和资助机制,探索基于绩效、诚信和能力的科研管理改革试点,给予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进一步提升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
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一)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制定《自治州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改革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建立健全重大科技项目投入产出效率考核机制。加大科研领域简政放权力度,实施以信任和绩效为核心的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在人才、基础研究、战略研究与决策咨询等科研项目中推行经费包干制试点。充分赋予高校、科研院所岗位设置、人员聘用、绩效分配、评价考核等自主权。完善科技评价制度,根据不同科技活动的特点实行分类评价。加强科技监督和科研诚信建设,构建覆盖科研活动全领域各环节的诚信管理体系。制订《自治州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自治州科研诚信管理办法》《关于推进自治州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创新政策,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政策落实落地。
(二)深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
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充分利用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支持和引导科研院所、企业、高校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孵化基地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培养基地等,提升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和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在自治州设立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开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自治州科技成果交流展示中心建设为依托,做好科技成果储备库建设。
(三)加强科学普及和创新文化建设
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建设。加大科普经费投入,壮大科普人才队伍。广泛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抵御极端”的浓厚氛围。弘扬科学家精神和科学精神,加强作风学风建设,构建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
(四)强化科研诚信体系建设
加强科学道德和诚信建设,坚持制度规范和道德自律并举,建设教育、自律、监督、惩治于一体的科研诚信体系,探索建立多层次的科技创新信用管理平台,形成跨部门的科研信用共建联动机制。加强科研诚信教育,以科学道德、科学伦理、科研价值观教育培训为重点,引导广大科研工作者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自我约束,严把学术质量关,严把学风道德关,让科学精神和科研诚信真正内化为科研人员的行为准则和精神追求,构建形成良好的科研文化创新生态氛围。
七、完善规划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自治州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自治州科技创新发展工作,定期研究科技创新工作,及时解决科技创新重大问题,确保科技创新各项任务的落实。成立各县市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定期研究区域科技创新工作,及时解决区域科技创新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压实领导责任,协同配合抓落实。
(二)加大投入力度
健全完善科技投入机制,建立全州各级财政科技支出稳定增长机制,重点投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提高财政科技支出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比例,“十四五”末争取达到20%,引导带动企业加大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促进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快速增长。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和力度,不断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及投向,充分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和统筹社会投入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科技投融资机制,形成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投入为支撑、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三)强化任务落实
建立科技创新各项任务与创新政策落实的统筹协调机制,制定任务分解清单,加强部门协同,形成目标一致、部门相互配合的任务与政策落实合力,协同推动各项创新任务落地见效。建立创新任务与政策调查和评价制度,开展对任务与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估,广泛听取社会各方的意见,定期对任务与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评价,为重大任务与政策的调整完善提供依据,并确保已出台政策的有效落实。
(四)健全监督考核
围绕创新驱动发展重点目标和综合绩效评价重点指标,加大创新驱动发展考核力度和结果运用,健全科技创新工作考核机制,完善创新驱动发展评价办法,强化重点任务督导检查和政策落实绩效评价。“十四五”期间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高于上年和超过自治区平均水平的县市给予奖励,对目标任务落实不到位的追责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