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州委、州政府关于各领域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根据自治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结合我州实际,制定了《自治州科技创“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起草过程
本《规划》由州科技局牵头成立编制领导小组并邀请新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战略院”)参与规划的编制工作。围绕《规划》的思路、框架、目标、内容,到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点院所、部分州直单位和科技厅有关处室就《规划》思路框架进行专题调研,对巴州科技发展进行现状与趋势分析,对巴州主导产业进行选择与定位。围绕培育创新主体、聚集创新人才、完善体制机制、提升创新能力等方面,查找制约我州科技创新的突出瓶颈和主要短板。对“十四五”期间国家、自治区科技创新重大决策部署,提出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任务进行了逐条梳理,大剂量融入了全国两院院士大会、科协全国代表大会和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主要精神,大幅度吸收了国家、自治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最新成果,也大量采纳了《自治州党委、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巴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最新要求。
二、总体把握
《规划》在总体把握上,突出“四个聚焦”,注重“三个衔接”。
四个聚焦:一是聚焦全国两院院士大会、科协全国代表大会和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特别是充分体现马兴瑞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二是聚焦我州重大产业需求,充分体现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创新支点的工作主基调;三是聚焦补齐巴州创新发展的短板,充分体现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四是聚焦激活创新主体,充分体现发挥企业和科技人员两个创新主体的积极性。
三个衔接:一是与自治区科技创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相衔接;二是与自治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相衔接;三是与自治州党委、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巴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相衔接。
三、规划编制的原则和思路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巴州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规划的编制要结合当前的科技发展形势,科技发展重点、科技发展需求,把科技创新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推动科技与经济的融合,推进经济的转型升级,推进创新型巴州建设进程。
编制规划坚持的原则: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2020年科学家座谈会和2021年两院院士大会、科协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二是深入学习领会自治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总体考虑和部署要求。三是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自治州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对标《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编制规划的思路:一是围绕创新开放合作,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创新支点。依托库尔勒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上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创新园区,发挥创新示范引领作用,主动融入南疆科技创新网络建设。通过科技援疆、国际科技合作、兵地合作、军民合作等创新开放合作机制,进一步丰富合作交流载体,提升合作交流层次,拓展科技开放合作空间。二是围绕高质量发展,围绕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发展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关键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与集成应用,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三是围绕民生领域和可持续发展重大需求,着力构建保障人民美好生活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技术体系,加速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和转移转化,支撑美丽巴州、平安巴州、健康巴州和智慧巴州建设。四是围绕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强化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创新主体等支撑保障,突出对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和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夯实创新基础。五是围绕创新环境营造,优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科学普及、科研诚信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形成良好创新氛围。
四、《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共3部分、7章、28节。
第一部分:打造科技创新发展新愿景(第一章)。阐述了我州“十三五”时期科技发展成效,分析了“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十四五”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总体部署。
第二部分:重点任务(第二章至第六章),提出了18项科技创新重点任务。
一是构建区域创新协同开放新格局。重点部署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创新支点、加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推动兵地科技合作和军民科技合作等3项任务。坚持合理布局科技资源,加快各类园区建设,引领科技园区升级和布局优化,加强国内外科技交流合作,创新兵地军民科技合作,拓展科技合作空间。
二是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重点部署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科技支撑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科技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等3项任务。坚持以科技创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三是健全支撑民生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重点部署科技支撑美丽巴州、平安巴州、健康巴州、智慧巴州建设等4项任务,以科技创新推进可持续发展和民生改善。
四是提升科技创新基础能力。重点部署推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培育集聚科技人才队伍、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主体地位、提升科研院所和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等4项任务。坚持把推进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夯实创新基础。
五是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重点部署深入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加强科学普及和创新文化建设、强化科研诚信体系建设等4项任务。坚持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动力和创新创业活力,以高效创新体系支撑创新型巴州建设。
第三部分:规划实施保障(第七章)。强调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强化任务落实、健全监督考核等4项保障措施。
四、关于科技创新主要指标的说明
(一)关于《规划》指标的设置
“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主要指标
指 标 |
2020年 |
2025年 |
属性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 |
6.2 |
>8、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 |
预期性 |
财政科技投入(亿元) |
3.69 |
大幅提高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科技财政支出用于研发活动的比例达到20% |
预期性 |
每万人口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人年) |
4.03 |
6 |
预期性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
35 |
120 |
预期性 |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万人) |
1.65 |
2.3 |
预期性 |
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亿元) |
0.37 |
2.4 |
预期性 |
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 |
7 |
12 |
预期性 |
(二)关于《规划》指标的目标设定
科技投入指标包括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和财政科技投入两个指标,目标值的表述和测算主要依据《自治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中对该指标的要求。其中,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根据“十三五”时期的6.2%的年均增长率,提出了大于8%年均增长,略高于自治区7%的年均增长;财政科技投入目标提出要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并确保只增不减。
3.关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目标
4.关于科技产出目标
科技产出目标包括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和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两个指标。其中,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根据历史年均增速(7%左右),预计2025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3件/万人;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从近两年的数据表现和自治区对该指标的要求,随着技术合同登记政策的不断完善,“十四五”该指标应有一个快速增长,建议目标值定为2.4亿元。
5.关于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
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由2020年的7%提高至2025年12%,这与自治区的目标一致。
咨询单位:巴州科技局 联系电话:0996—2024322 线下咨询窗口:巴州科技局规划与发展科401室
相关链接:关于印发《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相关链接:图解《自治州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