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个规划纲要

来源:州发改委   访问量: 发布时间:2006-06-28 18:24:55   【字体:

目 录

序 言

第一章 “十一五”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主要目标

第二章 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一节 优化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

第二节 进一步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第三节 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第四节 加快农村建设,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第三章 加快优势资源转换,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第一节 做大做强石化工业

第二节 加快优势矿产资源勘探开发

第三节 壮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第四节 以库尉一体化为重点,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第四章 以旅游为重点,积极发展服务业

第一节 培育壮大旅游业

第二节 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

第三节 加快发展新型服务业

第五章 加强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节 以道路建设为重点,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第三节 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节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建立节水型社会

第六章 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

第一节 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二节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第三节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

第四节 扩大对外开放

第七章 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第一节 加快库尔勒中心城市建设

第二节 统筹县市、城乡协调发展

第三节 支持农二师和驻州单位加快发展

第八章 以科技教育为先导,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第一节 积极推进科技进步

第二节 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第三节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全民素质

第四节 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第九章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巴州

第一节 扩大就业与再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二节 加强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节 注重社会公平,保障社会安全

序 言

“十五”时期,是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一二三四五六”经济发展思路的指导下,州委、州人民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扩大改革开放,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战胜多种突发性灾害,加快建设富裕、文明、稳定、祥和的新巴州,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步,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奋斗目标。全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各族人民安居乐业,是自治州历史上发展较快、城乡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开创了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呈现出加快发展、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预计2005年全州生产总值325亿元(当年价格,下同),五年平均增长11.3%;地方财政收入13.23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07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7.8%。自治州综合经济实力继续在全疆保持前列。

——优势资源转换取得明显成效。石油天然气开发取得重大进展,西气东输工程投入商业运营,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南疆石化基地库尔勒、轮台石油化工园区抓紧建设,天源、东辰、祥瑞等企业建成投产,美克等一批化工项目开工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特色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加快,罗布泊钾盐形成年产8万吨生产规模,金川矿业120万吨煤、益隆5万吨红柱石、金特和钢30万吨炼钢等项目建成投产,菱镁、铜、锌等资源勘探取得进展。旅游开发力度加大,博斯腾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塔河公园、罗布人村寨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区加快建设。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具有巴州特色的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发展迅速。特色农产品形成规模种植,优质商品棉建设继续加强。深入开展“畜牧业发展年”活动,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23.3%;香梨、葡萄、杏、红枣等特色林果业基地建设初见成效,种植面积达100万亩以上。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华隆杏酱、乡都酒业、楼兰红枣、红帆生物、大华实业、冠农天府果蔬、芳香科技、博湖苇业等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完成了巴州农网改造一、二期工程,察汗乌苏水电站开工建设;开--孔河、迪那河、车尔臣河三大灌区改造项目抓紧实施,西尼尔水库、焉耆水源地、东泵站等一批骨干水利设施建成投产,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公路建设突飞猛进,且塔沙漠公路、哈(密)罗(布泊)公路、和库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续建和改建了国道314线、218线过境段、315线且若段一批县乡公路;库尔勒机场迁建工程进展顺利,恢复了到乌鲁木齐、且末航线。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防沙治沙、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自然保护区及生态移民搬迁等工程加快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实效。

——县市、城乡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布局实现突破,库尉一体化开始启动实施,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塔里木石化工业区、西尼尔工业园“三区合一”规划正在抓紧进行。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一极多元”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库尔勒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区域中心城市的雏形基本形成。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加快,一批城镇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企业经营机制得到转换,市场竞争力有所增强。新疆香梨股份公司和冠农果茸股份公司成功上市。农村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税费改革稳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已分别占全州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吸纳就业比重的20%、10.6%和60%。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五年共签订经济技术合作项目453个,到位资金79.2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达2.11亿美元,年均增长4.1%。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预计200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68元,五年平均增长10.7%,年均增收33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00元,五年平均增长9.9%。狠抓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劳动力实现就业1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扶贫工作深入开展,基本解决了5440户2.3多名特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使1610户6364人低收入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同时,积极实施“援若”工程,改变了若羌县的落后面貌;全面开展了支援巴音布鲁克区扶贫开发工作,牧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科教兴州战略加快实施,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和应用步伐加快,棉花高产模式栽培、“小白龙”膜下灌、番茄钵盘育秧、林果丰产技术和农作物良种大面积推广普及,农业效益大幅度提高。基础教育取得长足进步,五年累计投入资金1.36亿元,办学条件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全州通过自治区“两基”验收,各县市建成了初具规模的完全中学或民汉合校;积极调整教育结构,成立了巴州职业技术学院。加强县级医院传染病区、疾控中心建设,先后在六个县市和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基层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群众文化日趋活跃。广播电视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到98%。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完成了巴州体育馆改扩建工程,巴音体育中心项目开工建设。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成功举办了庆祝自治州成立50周年活动。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自治州经济社会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许多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一是自治州党委和人民政府加快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和库尉一体化的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必将加快推进自治州新型工业化建设进程。二是自治州资源丰富,拥有许多稀缺、垄断性资源,随着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深入,巴州作为自治区重要石油化工基地和矿业加工基地的地位将进一步凸现,一批大项目将相继开工建设。三是经过建州50多年的发展,自治州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雄厚,为“十一五”时期的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随着扩大内需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以及“十五”期间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自治州经济步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五是全州上下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环境,全州各族人民求发展、奔小康的愿望更加迫切,为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六是长期以来,地方、部队、兵团、中央和自治区驻州单位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共谋巴州经济社会发展大业,已形成融合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七是自治州战略地位突出,具有承北启南区位优势,是自治区确定的南疆石油化工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治区加快发展的重点地区。八是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的发展与稳定,做出了“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重大战略决策,明确了新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这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和强大动力。

“十一五”时期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农业基础薄弱,水利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村镇建设落后,农民增收缺乏长效机制,农牧民收入差距较大;特色产业规模小,加工程度低,技术装备落后,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发展对石油工业的依赖性强,经济增长方式比较单一,石油天然气属于国家控制的战略性资源,没有足够的油气留在我州加工,制约了工业的高速发展。二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协调。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不够,优质教育资源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就业压力大。社区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不完善。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矿山、旅游景区道路建设滞后,农村路网等级有待提高。铁路运力紧张。水资源相对不足,利用率不高,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四是地方、农二师、中央和自治区驻州单位在规划、资源配置、项目建设等方面仍需加强协调和配合。五是发展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创新,政府职能还需进一步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很不充分;依法行政、科学执政、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还有待加强。

第一章 “十一五”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央关于新疆发展与稳定的战略部署以及自治区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大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富民强州为目标,加快优势资源转换,大力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坚持“五个统筹”,以人为本,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城乡县市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十一五”时期总体发展思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坚持依靠投资拉动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以库尉一体化建设为重点,加快库尔勒南疆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增强库尔勒的带动和辐射能力;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积极培育和壮大石化产业、特色矿业、电力、特色农产品加工、特色旅游五大支柱产业,加快富民强州步伐;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在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上取得突破,建设经济强州,把巴州建成自治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着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科技教育水平、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社会稳定安全和文明水平,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 主要目标

“十一五”时期,紧紧围绕富民强州,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努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达到600亿元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6%,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8.3%,第三产业年均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360亿元,其中地方年均增长20%,累计完成45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达到26.5亿元。

——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产业化水平提高;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地方年均增长52.6%;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76:14。库尔勒建成南疆区域中心城市,小城镇体系初步建成,城镇化率达到45%。

——对外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初步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和经济合作水平明显提高,招商引资年均增长20%,利用外资不断增加,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积极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各族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体质明显增强,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2000元,年均增长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年均增加300元以上;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重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1.96%,绿洲森林覆盖率达到20.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

第二章 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增效和农牧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逐步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打牢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培养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一节 优化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

继续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业带集中,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加快特色种植业、特色林果业、特色畜牧业基地建设。坚持棉花发展战略不动摇,重点加快库尉轮优质商品棉基地建设,全面实施品种优化工程和推广高产模式栽培、节水灌溉技术,不断提高单产和品质,节本增效,提高市场竞争力。全州棉花面积保持在140万亩,平均亩产皮棉达到140公斤以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工业番茄、甜菜、色素辣椒、甘草、麻黄等特色经济作物。加快特色优质林果基地建设,新增香梨20万亩(含农二师5万亩)、葡萄6万亩、红枣10万亩、杏5万亩,其它5万亩,突出特色和品质,在“特”、“新”上下功夫,在产业化上下功夫;加大科技和投入,推广规范化种植管理和标准化生产,把林果业培育成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加快牛羊肉、细毛羊等五大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马鹿、牦牛等特色畜牧业;以草定畜,实施退牧还草,天然草场划区轮牧、休牧、禁牧,使巴音布鲁克等高山草原基本实现畜草平衡;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大力发展圈舍饲养,扩大人工饲草料种植;继续推进牲畜品种优良化、畜群结构合理化,加强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到2010年,全州牲畜年末存栏468万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积极发展水产业,建设博斯腾湖高档淡水鱼水产基地,满足市场需求。

按照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化、特色产业规模化的要求,以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为依托,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作物和特色林果精深加工,形成区域特色明显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培育和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对农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在产权上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积极发展农业综合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牧民经纪人队伍,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实施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力争到2010年,培育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建立年交易额10亿元以上的区域性农产品专业市场2家,发展年交易额在100万元以上、运作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0个,带动农户达90%以上。

第二节 进一步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建立和完善农牧民培训基地,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牧民素质和依靠科技增收的本领。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为农牧民增收奠定基础。合理开发水土资源,增加农民人均耕地占有量,使农民从生产资料中获取更多收入。通过新型工业化提升农业产业化,使农民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收益。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城带乡,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建设农村劳动力市场,制定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平等的政策措施,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鼓励和支持农民参与基础设施、生态工程等项目建设,切实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力争到2010年,全州农业人口下降3%,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5万人以上,劳动力转移人均创收1500元。

第三节 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深化农用地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土地流转和林地、草地承包制度,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完善土地征用办法和补偿机制,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农牧民负担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严格执行“一事一议”制度。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支农服务功能。稳步推进农业保险工作。继续推进粮棉流通体制改革。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到2010年彻底解决“空壳”村问题。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加强村级组织和阵地建设,加大村级干部培训力度,逐步解决村级组织无房和在危房中办公问题。

第四节 加快新农村建设,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逐步建立财政支农的长效机制,加大投入,全面开展以好班子、好乡风、好居民点、好农田、好渠道、好林带、好道路、好学校、好卫生室、好文化室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加快推广节水技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到2010年,实现干、支、斗渠道全防渗,新增高效节水面积80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6以上,综合毛灌溉定额下降到580立方米/亩,改造中低产田120万亩,高标准农田林网率达到85%以上。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实现平原区村村通油路、牧区村村通公路,全州县乡柏油化程度达到90%,乡村柏油化程度60%。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近2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使85%的农牧民都能喝上放心水。发展清洁能源,大力实施农村沼气项目建设力度,力争2010年,全州农村用户沼气覆盖率达20%以上,达到2万户。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开展村庄继续实施“光明工程”,解决农民烧柴、取暖问题街道整治,改善乡村面貌。全面推进小康安居工程建设,完成小康安居户数4万户,农村人均住房(砖木、砖混结构)面积达到35平方米。改善牧民住房条件,完成全部牧民定居配套建设。巩固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落实免收农村学生杂费,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政策。积极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100%,积极推进农村住院医疗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农牧民因病返贫的问题。全面加快农村文化阵地建设,配套健全乡村文化站,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到100%,丰富农牧民文化生活。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建设能够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能够促进两个文明加快发展的领导班子,积极发展经济,完善村务公开、发扬基层民主,密切干群关系,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维护农村安定祥和。

第三章 加快优势资源转换,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扶优扶强,重点培育和壮大石油石化、矿产、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提升自治州工业化整体水平。

第一节 做大做强石化工业

全力以赴支持中石油、中石化加快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实现更多的油气资源在境内加工,促进地方石化产业加快发展。围绕加快建设库尔勒——轮台石化基地,以原油炼化为基础,以天然气综合利用为重点,鼓励和支持强势企业开发石油天然气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下游产品精深加工,将库尔勒、轮台石化工业园建成自治区南疆石化基地的主要支撑点。

加大项目争取工作,力争“十一五”时期规划建设500万吨巴州国家石油储备库、库鄯500万吨成品油管道改扩建、塔中—且末—若羌天然气长输管道、焉耆盆地天然气长输管道,实现天然气进县城、液化气进农村。

加快库尔勒、轮台石化基地建设。库尔勒石化工业园重点建设和规划:塔里木大化肥45万吨/年合成氨和80万吨/年尿素项目,美克公司天然气综合利用一期工程6万吨/年1,4—丁二醇、二期10万吨聚氯乙烯及其它下游产品加工,中石油塔里木炼油厂改造完善项目。

轮台拉依苏石化工业园建设和规划:天源公司100万吨/年沥青改扩建项目、30万吨/年合成氨和52万吨/年尿素项目,东辰公司40万吨/年甲醇项目,祥瑞公司20万吨溶剂油/年及5万吨戊烷发泡剂/年项目,凯涟捷石化有限公司1.5万吨/年顺酐项目。同时,加快乙炔、三聚氰氨、聚甲醛、甲醇蛋白、二甲醚、甲胺、醋酸、甲醛等项目准备及前期工作。

第二节 加快优势矿产资源勘探开发

加大矿产资源的勘探力度,按照自治区的战略部署,加快中天山—库鲁克塔格、中昆仑—阿尔金山两条成矿带的地质调查与矿产评价,摸清资源家底,力争在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勘探上实现重大突破。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政策和资金支持,广泛吸引国内外资本参与优势资源风险勘探。根据矿产资源种类、分布、储量情况及在国内、国际所处的地位,统筹规划,有序开发。重点加大钾盐、红柱石、菱镁矿、蛭石、煤炭、铜、铁、黄金、玉石、石棉等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矿山开采企业和矿产品加工企业。对国内外稀缺、而我州丰富的矿产资源,设定门槛,引进有实力的大公司和强势企业进行开发。合理布局,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本着采选分离、冶炼集中的原则,将冶炼企业向库尔勒集中,形成产业优势。“十一五”期末矿业增加值达到27.8亿元,占GDP的4.4%以上,建成自治区重要的矿产加工基地。

重点确保罗布泊钾肥基地完成一期120万吨/年项目,建设二期180万吨/年项目,积极发展盐化工、复合肥生产;金特和钢新增100万吨,达到130万吨/年生产能力,益隆公司红柱石扩能达到20万吨/年生产能力;充分利用兴地山区的磷矿资源,加快发展磷化肥产业;推进水泥、玻璃等建材产品开发与生产,形成冶金、化肥、盐化工、建材等产业群。

第三节 壮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依托优质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和基地建设,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壮大企业实力,增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大力发展香梨、葡萄、杏、红枣、番茄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积极推进牛羊肉、奶制品和水产品加工产业。重点扶持番茄红素、芳香油、杏仁油、罗布麻和鹿制品等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农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打造品牌,开拓市场,形成产业优势和特色经济优势。

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加大技改投入,利用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纺织、造纸、建材、制糖、食品等传统产业,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力,支持企业扩大规模,壮大实力。“十一五”时期,力争综合纺锭能力达到100万锭,浆纸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

第四节 以库尉一体化为重点,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优化投资环境,聚集生产力要素,加快推进以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重点的工业园区建设,努力把工业园区建成自治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强大的载体。

集中力量抓好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库尔勒石化工业园、尉犁西尼尔工业园的规划整合工作,重点发展石化、医药、石油助剂设备加工、矿产加工、纺织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首期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最终形成140平方公里的“专业集成、投资集中、资源集约、效益集聚”的工业园区,力争到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0亿元以上,占到全州工业经济总量的15%以上。打造以美克化工、塔里木大化肥为重点的石化产业;形成一批为石油服务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配套产业;以西尼尔纺织、棉短绒、棉籽为重点的棉花系列加工产业;以金属、非金属矿冶炼加工为重点的高载能产业;以生物保健、食品加工为重点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同时,支持轮台拉依苏、红桥石化工业园、和静铁尔曼重工业园、焉耆工业园、和硕清水河工业园、农二师库西工业园、罗布泊盐化工园等园区建设。

第四章 以旅游为重点,积极发展服务业

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对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服务水平,以旅游为重点,推进商贸流通和新兴服务业全面发展。

第一节 培育壮大旅游业

按照“资源定位,品牌创立,精品选择,关联发展”的思路,加大资金投入及对外宣传力度,鼓励和支持大企业投资旅游开发,整合旅游资源,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规范旅游市场,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做大做强特色旅游产业。力争到2010年旅游业总人数、总收入分别达到315万人次和17亿元。

重点打造塔里木沙漠胡杨公园、罗布人村寨、巴音布鲁克等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旅游区;继续做大做强环博斯腾湖旅游区,提高景区开发质量和旅游接待服务水平;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推进楼兰—罗布泊、阿尔金山等特种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库尔勒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成果,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加快孔雀河旅游风景带、铁门关等景区建设和民族文化的开发,努力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充分挖掘各地方、各民族人文、自然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旅游特色商品、民族传统工艺品的开发,不断提升旅游层次和文化内涵。

第二节 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

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发展大流通。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增强库尔勒市物流中心地位,合理布局,建设一批功能完善、起点较高的批发、零售、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商贸流通设施,使巴州成为全疆物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南疆棉花仓储中转交易中心、农资农机物流中心、库尔勒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完善华凌南疆商贸城和焉耆县光明市场功能,建设集建材、农资、农机、汽车及配件交易的物流园区,构筑连接南北疆、适应库尔勒中心城市发展的现代物流集散地;加强农村商品流通设施和商业网点建设,实施农村市场工程,大力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网络,加快建立城乡双向流通的农村市场体系。

第三节 加快发展新型服务业

加快发展以便民利民为主的社区服务业,完善服务设施,健全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增加金融服务功能,加大对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扩大保险业务。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州外经贸、招商引资信息发布平台,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咨询、法律、会计等社会中介服务业,规范服务行为。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积极发展资本产权、土地、矿业、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建设。

第五章 加强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着力解决水利、交通等“瓶颈”制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一节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建设坚持开源节流、防汛抗旱、兴利除害相结合,以满足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求、改善生态环境为切入点,以节水增效为重点,抓好主要河流规划和开发、骨干水利工程建设、洪灾防治和水源工程建设,强化水源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地下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突出抓好小尤勒都斯盆地水资源和环境保护,切实保护好开都河源头。加强开—孔河、塔里木河、车尔臣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加快开都河第二分水枢纽等重点工程建设,做好阿仁萨很托海水库、五一水库、大石门水库、开都河流域水土保持等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科学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推进“天河工程”,提高巴音布鲁克区和重点农业区的降水量。鼓励开都河流域积极开发利用地下水,缓解下游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大以巴音布鲁克生态修复为重点的牧区水利建设力度,实施开都河、孔雀河防洪工程建设,完善开都河、孔雀河、车尔臣河、若羌河、瓦石峡等河流域和博斯腾湖防洪减灾体系和抗旱体系,提高防洪抗旱标准。

第二节 以道路建设为重点,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加强国省道、农村公路及资源路建设,提高高等级路面比例。加快库尔勒—库车高速公路建设,推进国道315线若羌——依吞布拉克段、315线且末—和田段、216线乌鲁木齐—巴仑台段、217线过境段、218线库尔勒—新源段等道路改建工程建设;加快若羌—罗布泊盐化工基地、哈尔莫墩—察汗乌苏——巴音布鲁克、环博斯腾湖、尉犁墩阔坦乡—喀尔曲尕乡—塔河英巴扎大桥等公路建设。完成南疆铁路库尔勒至吐鲁番段二线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库尔勒—格尔木、哈密—罗布泊—若羌铁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库尔勒—尉犁、轮台拉依苏专用线铁路建设。

完善库尔勒机场、且末机场功能,新建塔中机场。开辟乌鲁木齐—塔中航线,增辟库尔勒至周边国家和内地城市及疆内主要城市航线,逐步形成空中立体运输网络。

第三节 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电力统一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优先发展水电和天然气发电,积极开发火电、风电、太阳能和沼气发电,将巴州建成全疆重要的支撑电源和绿色能源基地。建成察汗乌苏水电站(3×10.3万千瓦)和柳树沟电站(15万千瓦),启动其它梯级电站前期准备工作。投产塔什店火电四期工程(2×13.5万千瓦),做好塔什店火电五期项目(2×30万千瓦)的前期工作。同时,抓好且末、若羌两县燃气电站建设,鼓励发展热电联产项目和园区自备电源项目建设。争取将全州电网列入自治区“十一五”主电网和西北大电网的骨干网架建设,确立库尔勒电网承北启南中枢点和自治区支撑电网地位,做好主电网的规划和建设,完善全州联网工程。

第四节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建立节水型社会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积极发展绿洲人工生态,加强保护自然生态。加快实施生态移民搬迁、退牧还草工程和牧区水利建设,防治草场退化沙化,涵养水源,确保开都河、车尔臣河等源头生态修复。继续以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工程为重点,大力实施荒漠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加快沙漠化防治和治理,构筑绿洲生态屏障,遏制孔雀河下游和塔里木河下游生态恶化的趋势。强化绿洲人工生态建设,加快特色林果基地、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和主要河流水土保持,加强博斯腾湖水环境治理与湿地保护,进一步改善绿洲生态环境。加快和库高速公路和公铁林、库尔勒新机场、库尉生态林等重点工程性造林建设,扩大绿化覆盖率。加强阿尔金山等地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

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对环境实行源头治理,落实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完成博湖苇业等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建设,提高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以及医疗固体废物处置的能力。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积极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与生活方式。狠抓水资源节约使用,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工业,大幅度降低农业灌溉定额,做好企业节水改造和废水回收利用,建设以节水为重点的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广应用节能降耗技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开展生态工业园区试点和环境友好企业创建活动。

第六章 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

第一节 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合理界定政府职能,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节能力,把工作重点放到制度建设、规划编制、政策制定以及统筹协调、维护市场秩序上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从严掌握政府机构设置,理顺职能分工,严格控制编制。按照自治区的部署,稳步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坚持依法决策,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完善政府重大经济社会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许可,提高行政效能。深化财政、投资、金融体制改革,组建库尔勒城市商业银行,建立健全地方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加强对财政资金的效用管理。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

第二节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推进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国企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投资、产权主体多元化。加快企业上市步伐,稳妥推进新疆四运等企业改革。继续推进县市国有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鼓励一批成长性好的国有中小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实施重组整合。继续做好国有企业改革“回头看”工作,解决好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加快推进国有农牧园艺场改革。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巴音国资公司、产权交易中心等资产经营机构的投资功能和监管方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立企业风险防范机制。

第三节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

认真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明确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等相关措施和配套办法,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增强自治州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实力,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社会服务体系、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公共服务,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十一五”末,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州生产总值、上缴税金占地方财政收入、吸纳就业占全部城镇就业人数均逐年递增。培育一批产值超10亿元、利税过亿元的民营企业集团。

第四节 扩大对外开放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突破口。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为国内外客商提供规范化、标准化服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开展会展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代理招商、上门招商。重点依托资源优势,坚持招大引强,引进强势企业参与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和城市新兴服务业等领域的发展。有效利用国内外中长期优惠贷款,加快交通、通讯、能源、房地产、供水等项目建设。争取“十一五”期间引入3—5家国内500强企业集团落户巴州,引进投资超过10亿元的大项目5个以上。

坚持“东联西出”。充分利用亚欧大陆桥,以园区为载体,主动吸引内地企业和承接产业转移,建设向西出口加工基地,开辟周边国家市场。扶持重点出口企业,加强香梨、番茄制品、辣椒酱、棉纱等出口行业技术改造,扩大对外贸易。筹建库尔勒新机场内陆口岸,拓宽对外贸易渠道。加强与河北省、友好地州市、内陆沿海发达地区及有实力的企业、财团、商会的联系和信息交流,开展经济、科技、文化等多方位的合作。

第七章 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按照“突出重点、扶优扶强,统筹发展”的原则,以库尉一体化为龙头,打造核心增长极,全面促进县市统筹协调发展;以城镇为载体,实现城乡统筹;以资源为纽带,实现地方与农二师、石油、铁路融合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一节 加快库尔勒中心城市建设

坚持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基础设施先行、建设开发并举,加快推进库尔勒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南扩进程,积极开发新城区,改造老城区,形成南北互动的开发格局。加快实施库尉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拉大城市骨架,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增强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及承载能力。完成孔雀河风景旅游带二期工程建设,建设“白鹭河”,完善城市水系,加强公益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加快推进荒山绿化和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成生态园林城市,创造良好人居环境。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努力把库尔勒市建设成为南疆最具活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中心城市。

加快城镇体系建设。各县市依据各自的交通区位、资源、文化,准确定位县城功能,加快县城建设,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扩张县域经济总量,发挥辐射聚集效应。加快城镇化进程,争取轮台、和静实现撤县建市。改革现行的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以及与户籍挂钩的就业、工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制度,增加城市人口。

第二节 统筹县市、城乡协调发展

以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为重点,支持各县市加快发展,成为经济实力突出、产业优势明显、各具特色的经济强县。

库尔勒市:坚持工业强市,加强园区建设,大力培育和建设石油石化产业,加快发展医药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把库尔勒市建成产业聚集、商贸活跃、物流集中、环境优美、人居适宜的区域中心城市。

轮台县:大力发展石油石化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矿业,建成集石油石化重镇、“轮南白杏”之乡、生态旅游城为一体的经济强县。

和静县:以矿业和水电开发为主导,大力发展钢铁铸造、矿产、水电、建材和旅游业,改造传统畜牧业,加强水土保持和草原生态建设,实现工业强县和生态良好。

焉耆县:加快以葡萄、番茄为主的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矿业开发,实施产业化经营,做好工业强县、商贸活县的文章。

尉犁县:依托库尉一体化建设,加快西尼尔工业园区发展,做大做强棉纺产业,积极推进矿业开发,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

和硕县:加快芳香精油和麻黄、甘草制品等医药保健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石材、铜锌矿业开发,做大做精金沙滩旅游产业。

博湖县:依托湖泊资源,做强红色产业、水产芦苇业和旅游业、努力建成生态旅游县和水产强县。

且末县:加快玉石、铜等矿业开发,合理开发水土资源,打造绿色且末、生态且末、玉城且末。

若羌县:加快红枣产业发展,强化绿洲生态,狠抓水电交通,开发矿业旅游,富民强县。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通过发挥重点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乡村城镇化。重点建设塔什店、七个星、巴润哈尔莫墩、巴仑台、巴音布鲁克、乌什塔拉、西尼尔、阳霞、轮南、依吞布拉克、罗布泊、塔中等小城镇,建成功能各异、优势互补、特色突出、带动力强的小城镇体系。坚持城乡统筹,加快农牧区经济发展,提高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计划。在巩固和提高援若和支援巴音布鲁克扶贫开发成果的基础上,加大扶贫力度,加强重点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贫困乡村自我发展能力。对于分布在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较差的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阿拉沟乡、克尔古提乡、和硕那音克乡和且末县奥依亚依拉克乡、若羌县祁曼区等乡镇逐步实行移民搬迁,从根本上解决低收入人口的贫困问题。力争完成牧民搬迁2577户、11638人。

第三节 支持农二师和驻州单位加快发展

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打破行政和条块分割,大力发展融合型经济,提高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加快发展。

“十一五”期间,农二师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达到4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收入9000元。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更趋合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职工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重点支持库西工业园和且末新区的开发建设,做强工业。加强水利、交通和团场居民点等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团场城镇化步伐,规划建设塔里木市,基本解决饮用水问题,切实提高职工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

加强与各油田公司的合作,加快石油、天然气及下游产品共同开发,抓好项目衔接。加大国家“西油西用,西气西用,就地加工,油地双赢”和对油气资源产地予以价格倾斜政策的落实力度,争取将部分石油天然气资源留在自治州境内加工,实现石油与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强与部队、铁路等驻州单位的联系,融合各方力量,为自治州加快发展服务。

第八章 以科技教育为先导,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大力实施科教兴州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壮大人才队伍,提高全民素质,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为加快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一节 积极推进科技进步

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大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普及高新节水、高产栽培模式、节本增效等技术和良种、良畜,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对农牧民的科技培训,大力开展科技之冬活动,提高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继续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快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焉耆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科研机构改革,提高引进、消化和再创新能力,结合产业培育和发展,积极引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名牌产品。“十一五”期间争创8—1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疆名牌产品和2—3个全国名牌产品。

第二节 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高中阶段教育。调整优化教育布局,重点抓好库尔勒市中小学校的布局和建设,缓解学生就学压力。加强农牧区寄宿制学校、薄弱学校的建设和改造。坚持“双语”教学从幼儿抓起,到2010年全州90%的县市学校开设“双语”教学。积极实施远程教育,实现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络覆盖率100%。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实现财政收入与教育投入的同步增长。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加快巴音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启动申报师专、医专工作。推广民办公助办学机制,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到2010年,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06%,其中城市100%,农区98%以上,牧区97%以上;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6.5%,其中城市100%,农牧区95%以上。

第三节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全民素质

大力培养和选拔各类优秀人才,全面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重点建设好党政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决策咨询研究人才队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妇女人才的培养。健全机制,优化环境,稳定和用好现有人才。立足产业发展,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办好南疆人才市场。整合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加强人才资源开发能力。加大人才交流力度,鼓励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流动。充分利用河北“对口援疆”的优势,选派各类人才到河北进行对口培训,努力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条件。实行灵活的人才政策,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才充分发挥潜能的环境条件,促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第四节 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加强以乡镇卫生院建设为主的农牧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县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全州85个乡镇卫生院建设和设备改造,建成符合国家标准的村卫生室224个。健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疫情监测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应急指挥系统,完善县市医疗机构的应急救治功能,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行住院医疗保险制度,加大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力度,切实解决基层群众和农牧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抓好妇女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加强药品和医疗市场监管。继续开展好爱国卫生运动。重视蒙、维等民族医药发展,完成州蒙医院搬迁,建成蒙医药制剂中心。到2010年,每千人口医疗技术人员达到5.39人、医院病床数4.3张。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

加快文化和广播电视等事业的发展。合理配置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品位。完成州博物馆、青少年宫、图书馆建设,各县均建成合格的文化馆和图书馆,各乡镇全部建有一所设施较为完善、功能较为齐全的文化站,配套村文化室。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挖掘并保护民族文化,积极开发楼兰、“东归”、军垦、马兰、石油文化。积极培育农牧区电影市场,初步解决农牧民看电影难的问题。继续实施“村村通”、“西新工程”,实现广播电视进家入户。加强新闻出版监管,规范和净化出版物市场。重视蒙语、维语广播电视和文化作品的创作和译制、出版工作。加强党史、地方志研究工作、加强档案库馆和信息化建设。

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完善巴音体育中心和体育馆设施,力争各县均达到“两场、一馆、一室”的标准,全州50%的乡镇建成自治区体育先进乡镇。

第九章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巴州

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加快推进“和谐巴州”建设。突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就医、社会保障、救灾救济、扶贫和安全等问题,加强地震、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和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建立和完善应急保障体制。

第一节 扩大就业与再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扶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就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建立政策、登记、市场、服务、管理“五统一”的城乡统筹就业制度,健全乡镇劳动服务机构,搞好农村劳动力就业开发服务。

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继续推行工伤和生育保险。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收体系建设,力争到2010年实现企业和城镇职工医疗、养老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将城郊失地农民纳入基本保险。扩大社会福利资金来源,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及老年人合法权益,逐步解决城乡弱势群体温饱、住房、子女上学、就医、就业等实际困难。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城镇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95%,符合条件的城镇残疾人全部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残疾人全部实施生活救助。

第二节 加强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自治州地方法规。继续开展普法教育,强化以青少年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坚持依法执政,提高依法治州水平。不断完善行政执法责任、评议考核等制度,加强行政效能监察,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坚持科学执政,实现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决策机构决定的机制。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政务、厂务、村务公开,保证群众依法行使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

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良好的党风和政风。坚持以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全面提高全州各族人民的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的创建质量。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推进未成年人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建成库尔勒青少年活动中心,加强各县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巩固和发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成果,抓好巴州博物馆、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大力加强诚信建设,强化信用观念,增强信用意识。建立信用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完善经营者信用档案和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健全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督体系,建设诚信政府。

第四节 注重社会公平,保障社会安全

高度重视收入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强政府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责,推进城乡和县市之间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保障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享受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检查执法力度,推广安全生产先进技术,提高安全生产科技管理水平,消除各种隐患。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健全工程质量监管机制,强化工程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强重点灾害检测预报和救援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全面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物资储备体系和灾民救助体系,形成“生活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救助”为一体的社会化救助体系,做好灾后生活救助和恢复重建工作。

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要认真制定、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与预算,分年度落实好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责,对所负责领域的任务,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好纲要规划的内容。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通过深入宣传纲要,促使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政府意图与政策导向,引导其自觉参与规划实施。要加强规划的实施监测和监督检查,及时跟踪分析规划执行情况,提高规划实施水平。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特别是加强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落实情况的考评,保证纲要的整体执行成效。

本纲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性规划,其主要指标是预测性和导向性的。规划实施期间遇到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其它重要原因,可以对规划进行调整,由自治州人民政府提出调整方案,报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