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自治州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巴州农业农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自治区、自治州一号文件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中央、自治区、自治州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等重大会议精神,坚定坚决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聚焦聚力“1+3+3+改革开放”总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加大脱贫攻坚力度,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农业农村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局面。
一、农业和农村工作完成情况
2019年,预计全州完成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578.8万亩,其中完成正播面积564.34万亩、复播面积14.46万亩。各类农作物中,完成粮食面积81.27万亩、棉花面积328.76万亩、特色作物面积90.33万亩、设施面积8.5万亩、青贮饲料25.64万亩,其他作物53.1万亩;全州拥有大型工程机械设备5835台(已挂牌),农林牧渔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7.24%,同比增长0.5%,主要大宗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为81.78%,同比增长08%,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65万千瓦,同比增长2.7%;渔业捕捞近1500吨,产值2093万元,其中养殖产量(博湖)770吨,产值1155万元。
(一)稳定粮食生产,优化调整种植业结构
一是抓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按照“稳粮、优棉、促畜、强果、兴特色”工作思路,全州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80万亩,总产52万吨以上。预计完成小麦种植面积37.46万亩,完成玉米种植面积41.44万亩,其它粮食作物2.37万亩。在焉耆县开展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推广,示范面积1万亩;在和静县开展玉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推广,推广试点面积1万亩。
二是抓棉花产业发展,着力提高棉花品质。积极推进棉花种植向库尉轮优势产区集中,退出焉耆盆地次宜棉区、低产棉区、风险棉区棉花种植。棉花品种条件到5个左右,主要推广早中熟棉区品种新陆中38号、69号、72号、54号、58号,有效改善棉花品种多、乱、杂现状。2019年巴州安排了50万亩CCIA棉花生产试验区。通过逐年推广生产CCIA棉花,进一步提高巴州棉花品种的一致性,提升棉花品质,为纺织企业提供优质的棉花资源,加快实现棉花生产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数量、效益型的转变步伐。在尉犁县开展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推广,示范面积10万亩。全州开展机采棉种植模式197万亩,预计机收170万亩以上。
三是抓特色产业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预计完成加工番茄播种面积8.69万亩、较上年同期增加0.33万亩;完成工业辣椒播种面积56.04万亩、较上年同期增加1.24万亩。蔬菜播种面积8.49万亩,较上年减少2.86万亩;瓜果类播种面积2.84万亩,较上年增加0.91万亩。
四是抓“大棚房”专项整治工作,稳步推进设施农业发展。自2018年9月以来,农业部门严格按照自治区《关于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 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的方案》和《关于“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整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全州开展拉网式排查,共清理排查出“大棚房”问题1796个。截至目前,Ⅰ类、Ⅱ类、Ⅲ类问题累计整改1159个、复耕复垦157.54亩。屯垦戍边类80平米以上已整改到80平米以内的134个,其他问题正在加快整改,确保在2020年9月底前完成全州“大棚房”整治工作任务。目前,已投入使用的设施农业24728座,其中温室11333座、拱棚13256座。
(二)抓良繁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
一是积极做好国家棉花、蔬菜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前期规划工作,年内可以完成两个项目的规划工作。目前,全州完成棉花良种繁育田面积462668亩,其中棉花“三圃田”面积26358亩;小麦良种繁育田面积6565.4亩,其中小麦“三圃田”面积4亩;加工(食用)辣椒、恰玛古等其它蔬菜良种繁育田面积12872亩。在库尉轮地区开展棉花品种比较试验5亩,开展棉花品种生产示范推广810亩,筛选4-5个适应巴州的优质高产主栽品种,在尉犁县建设1万亩高标准良繁田,打造库尉轮高标准棉花生产区。在且末县开展3个冬小麦品种1800亩生产示范,开展4个玉米杂交品种试验、试验面积10亩。在焉耆县开展孜然新品种引种试验示范1000亩,开展孜然生产示范4个品种、示范面积700亩,筛选1-2个适应巴州的优质、抗病、抗旱、丰产品种。在焉耆县开展工业番茄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示范200亩,开展色素辣椒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示范800亩,筛选2个适应巴州的优质、抗病、抗旱、丰产品种。在博湖县开展鲜食辣椒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筛选鲜食辣椒品种,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供品种依据。二是加快推进种业公司成立。九圣禾在新疆的市场份额已经基本稳定,拟定把九圣禾种业公司打造全疆最大、最具竞争力的种子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借助巴州的区位优势及双方的资源优势,提升科研水平,打造精品种子质量,确保我州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社会稳定。
(三)抓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确保“三农”工作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夯实技术能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州本级和八县一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项目建设、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已完成,七县一市完成“双认证”申报工作(博湖县整改中)。二是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全州已建立酿酒葡萄、库尔勒香梨、轮台白杏等13项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自治区地方标准65项(含林业),巴州农业地方标准55项,其中,涉及棉花的5项,涉及无公害蔬菜种植的48项,涉及绿色食品种植的2项。2019年,拟对原有48个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进行修订。三是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已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监测3100样,监测合格率为99.7%。四是加强农业机械的监管工作。全州在册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73530台,在册拖拉机驾驶员58505名。今年以来,成立检查组数10个,参加执法检查人员145人次,检查农业机械3906台次,一般隐患数945个,已整改隐患数940个,安全宣传材料发放12651份。五是加大渔业监管。全州办理渔政案件共办理14起,行政处罚14人,罚款金额20800元。没收渔网210片,渔获物80公斤,车辆30几辆,木船13条;完成自治区政务一体化平台中关于渔业行政许可、行政奖励、行政裁决9项数据上传工作;开展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核查上报工作,我州水产品抽检合格率100%;针对国务院环保大督查整改要求,开展环博斯腾湖水产养殖户关停工作,全州关停环湖养殖场13家,面积近3000亩,目前只有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池塘210亩开展水产养殖。
(四)抓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全面提升种植水平
一是大力推广果粮、果棉套播、果菜间作模式及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的间、套(复)多熟制模式,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多熟制高效种植产业的生产能力,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二是在品种引进推广中,试验示范种植辣椒新品种10个,玉米新品种8个、大蒜新品种11个;全州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93.9万亩,配方肥应用面积277.5万亩;在主栽作物棉花、小麦、玉米、加工辣椒上开展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面积350.33万亩,促进水肥一体化,提高肥料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三是积极推进机械化作业水平。精准作业、深松深耕、高效植保和无人机、卫星导航无人驾驶农业机械等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得到推广应用。四是加大有机肥推广力度。推动有机肥资源利用,鼓励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促进化肥减量增效。2019年全州积施农家肥520万吨,农区种草20万亩,其中种植绿肥14.5万亩,苜蓿5.5万亩。五是积极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全州共开展培训395期,培训农牧民7253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明白纸)、图书101290份、开展现场培训或指导68930人次、咨询服务10290人次。
(五)抓农产品外销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积极参加农产品展示推介会,通过展示推介,加大企业与当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的交流与协作,努力构筑营销网络,逐步扩大内地市场的占有率。今年以来,巴州分别参加了在广西、上海、北京、河南、江西等地组织的新疆巴州特色农产品展示推介会,近300个特色农产品参加了推介。另外在河北11个市设立特产店284个,销往河北区域的香梨、红枣、葡萄等特色农产品月22万吨,销售额16亿元。紧扣产业发展瓶颈难题,河北省前指在援疆项目规划中投资2300万元,在河北省定兴县新建果蔬保鲜库,总建筑面积11000m2,冷库6300m2,该保鲜库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巴州农产品销售的物流、配送渠道,有效改善在途时间长、运输损耗大、鲜活度低等问题,将巴州乃至南疆的特色农产品更新鲜、更快速的输送到华北市场、乃至全国。二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巴州农产品储运加工企业达到453家。其中:棉花加工企业84家,粮油及特色农业加工 业93家,特色林果加工企业140家,畜产品加工企业45家,市场流通型91家。努力提高产业化经营组织的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经营机制,逐步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三是组织开展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运行监测工作。完成了对州级以上龙头企业监测、申报工作。截至目前,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8家。其中: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家、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7家、自治州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4家。目前,巴州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合作社共有3375家,成员6.3万人,带动农户6.5万户。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的共有27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0家,自治区级示范社110家、自治州级示范社140家。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189家,其中被农业农村部门认定的有17家。
(六)抓项目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
一是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19年自治区下达巴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共计61万亩,总投资58583万元,其中:中央和自治区专项资金56230万元,县市自筹2353万元。目前,各县市经过反复论证,已基本落实建设任务、建设地块和项目具体建设内容,设计单位已进入各县市项目区全面开展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二是抓好排碱渠清淤疏通工作。根据各县市《农田水利规划报告(2015--2030)》,全州干支斗排总长度4116.96公里,其中干排1085.04公里,支排1421.74公里,斗排1609.78公里;北四县共有干支斗排1816.18公里,其中干排447.59公里,支排460.35公里,斗排907.84公里。目前全州各县市排水系统健全,干、支、斗、农排基本完善。按照各县市《农田水利规划报告(2015--2030)》,排渠工程分两步实施,2020年完成1407.37公里的干、支排渠清淤,总投资12015.35万元。截至目前,共落实中央转移支付专项和自治区财政专项项目资金8.82亿元。其中:中央转移支付专项资金 7.9 亿元,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0.92亿元。三是落实好惠农补贴资金的发放工作。目前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项目已进入全面核查阶段后期,预计10月底能够将全部补贴资金发放到实际种植户手中。农机具补贴资金已全部发放完毕。
(七)抓脱贫攻坚工作,努力完成脱贫任务
针对14个贫困乡镇、38贫困村产业扶贫工作,年初我局就有针对性制定了脱贫规划,主要是通过土地流转,调整种植业结构,由传统的种植模式向提质增效方面发展,扩大了高原香蒜、甜叶菊、加工番茄、工业辣椒种植规模,形成了一大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种植格局,提高了亩均效益,带动了农民工资性收入。截至8月中旬,我州14个贫困乡镇人均收入11887.9元、38个贫困村人均收入12316.79元、16个深度贫困村人均收入9004.25元。
(八)抓农村改革,全面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
一是积极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州八县一市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涉及国土二调面积128.38万亩,涉及拥有农村集体土地的61个乡镇、306个村,涉及农户7.47万户。实际完成确权面积170.44万亩,涉及二轮承包户7.47万户,家庭成员31.12万,承包地块23.03万块。目前各县市全部通过自治区验收并上报农业农村部。二是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19年博湖县被确定为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2020年9月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截至目前,全州清产核资成果通过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管理平台在乡镇、县市、自治州逐级审核上报的基础上,经4次修改,汇总上报至自治区并提交至农业农村部。三是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2019年自治区将巴州100个村纳入全疆“千村示范”,每个村50万资金,第一批经费50个村2500万已到位;自治区将和硕县纳入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县,2019年到位资金2000万、2020年预计拨付资金1000万;自治区安排我州农村改户厕任务5万座(不包括和硕县),中央补贴每座600元,3000万资金已拨付至各县市。积极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已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4.2万吨,拆除危旧房屋4859户,清理残垣断壁1.56万处,清理沟渠2963.2公里,清理畜禽养殖等农业生产废弃物0.69万吨,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3307户。全州乡镇村常住居民157844万户,有卫生厕所40461座,卫生厕所普及率25.63%,全州农村公共厕所基本全覆盖;全州已完成258个行政村垃圾治理任务,建立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占比64%;全州98个行政村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污水处理率达24.32%。抓住绿色发展根本,深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地膜回收率达7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
二、存在的问题
1.由于气候因素,今年各类农作物生育期普遍较往年延迟15天左右,给秋冬种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一些农村供水、供电、供气条件差,网络、通讯、仓储物流等设施还没有实现全覆盖。产地批发市场、产销对接、农产品直销点建设滞后。农村垃圾、厕所、污水缺乏有效整治,生态短板依然较多。
3.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产业链条短,品牌影响力不强,农业附加值不高,产业和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矛盾仍在较大程度上存在。种植小麦效益低,再加上前期小麦补贴资金额度下降,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4.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品牌意识淡薄,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多数没有标志,生产的农产品规模较小,无法发挥品牌效应,特色农产品培育力度不够。
5.自然灾害频发多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今年5月份,冷空气活动频繁,全州范围内气温普遍偏低,导致农作物生长缓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全州共发生五次对农作物造成灾害的降温、降雨、大风、沙尘、冰雹天气过程,造成全州各种农作物受灾面积61.11万亩,直接经济损失7106.28万元 。
6.由于我州实施农业差异化水价政策,实施退地减水、严禁地下水开采、焉耆盆地环博斯腾湖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林粮、林棉种植等因素,全州农作物种植面积较上年有所下降,下降幅度达1%。
三、2020年工作安排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转变观念,统筹推进农村发展,从单一的农业生产转变到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并重上来,紧紧围绕自治州党委、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分析优势短板,研究扶持政策,调整农业结构,做优做强做大现代农业。
目标任务:2020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80万亩,总产48万吨。其中小麦40万亩,总产17万吨以上;棉花300万亩,总产45万吨以上;特色农作物面积90万亩;设施农业生产面积稳定在8万亩。
(一)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一要认真贯彻自治区、自治州粮食生产会议精神,按照目标任务,逐级细化,将任务落实到县(市)、乡(镇、场)、农户、地块,确保完成小麦种植面积40万亩,总产17万吨以上。二要认真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鼓励农民种植适宜的优良品种,冬麦品种主推新冬22号和新冬46号,搭配新冬17号和新冬18号;春麦品种主推新春26号和新春37号,搭配新春44号和新春48号。三是积极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与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力争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划定工作,积极推进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划定工作。
(二)抓棉花生产,有效提升棉花品质和效益
一要继续开展好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以生产中高档原棉为目标,以原棉生产各环节质量上水平为突破口,以中高档棉产品消费用棉为指向,全面提升我州棉花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巴州棉花产业迈入中高端水平。二要积极推广棉花主产区“种业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棉花收购企业(轧花企业)+科技服务”模式,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棉花,提高棉花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三要优化棉花品种结构,棉花主产区已推广以新陆中48号 、新陆中56号、新陆中68号、新陆中69号、新陆中72号为主,以新陆中76号、新陆中78号为辅的配套品种。四要大力开展机采棉技术推广,确保机采棉种植模式250万亩,力争实现机采面积200万亩以上任务目标。五要继续做好棉花绿色高产创建工作。建立优质高产棉花生产示范区200万亩,力争实现亩产皮棉150公斤以上面积100万亩、180公斤以上面积30万亩、200公斤以上面积10万亩。
(三)抓特色经济作物生产,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巴州水土光热资源和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有力条件,巩固以加工辣椒、工业番茄为主的“两红产业”生产规模,全面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全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建立工业辣椒优质高产示范面积20万亩,实现亩产鲜椒3000公斤以上高产面积15万亩,实施机采面积8万亩;建立加工番茄优质高产示范面积5万亩,实现亩产7.5吨以上高产面积5万亩,实施机采面积3万亩。二是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积极种植特色作物。利用农村空闲房屋、场院空地,发展百果园、蔬菜园等种植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联结作用,转变市场推介方式,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吸引客户,将特色种养、园艺、加工、销售、休闲农牧业与电子商务服务有机结合,打造庭院经济综合性信息及电商服务平台,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力争完成庭院经济建设1万户。
(四)抓设施农业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一要重点推广应用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模式化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无公害和绿色食品栽培技术、高标准节水灌溉技术等,结合已形成的特色和优势农作物,重点加强对棉花、工业番茄、加工辣椒、蔬菜、孜然等特色作物的优质高产、节本增效、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等栽培技术的研究,为提高我州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竞争力和效益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要抓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肥料等的引进、试验和示范工作,引进各类作物品种2-3个。三要抓设施农业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全年力争完成亩均收益在2万元以上的设施大棚3万亩。
(五)抓科技成果转化利用,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一要做大做强种业发展。支持新疆豫棉惠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疆利华棉业有限公股份公司、新疆九中禾棉种有限公司等抓住新疆巴州国家区域性棉花、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的时机,切实规划建设好以库尔勒为中心、辐射带动尉犁县、轮台县的棉花良种繁育基地,以焉耆县为核心、辐射带动焉耆盆地的蔬菜(色素辣椒、工业番茄、孜然)良种繁育基地。实现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精量半精量播种面积95%以上。 二要充分发挥农科院的研发力量。加强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新疆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等科研院所、大学及农业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协同建立“产学研”的科学创新机制。整合现有的巴州农科院、巴州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巴州林科所)、巴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相关人才和资源,成立巴州特色林果业研究中心,重点围绕苹果枝枯病发生危害规律和防控技术开展攻关研究。力争全年争取实施各类科研项目20个以上。三要加大耕地地力质量提升工作力度。大力开展秸秆还田、农田残膜污染治理、测土配方施肥等工作,力争完成秸秆还田面积350万亩,积造农家肥500万吨,农药、化肥使用量分别控制在0.18公斤/亩、70公斤/亩,废旧地膜回收利用面积450万亩,非项目区农田废旧地膜回收率达75%以上,项目区农田废旧地膜回收率达85%以上,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00万亩,配方肥施用面积250万亩。四要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积极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的“四定一查”、预测预报工作,完成小麦、加工辣椒、棉花等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400万亩,无人机防控350万亩。五要扎实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推动有机肥资源利用,促进化肥减量增效。2020年力争完成有机肥积造550万吨。六是推广秸秆腐熟还田技术。利用秸秆腐熟剂,完善秸秆还田技术。2020年秸秆还田面积340.1万亩,促使全州秸秆综合利用率达51.8%以上,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强植物抗逆性,减少化肥使用量,改善作物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七要继续抓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农业部新疆第二个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全面开展我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争全年完成各类培训任务450期,培训农牧民9万人次。
(六)抓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强化农产品监管力度
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抽检样品6000份,积极推进北四县富硒基地检验检测确定工作,深入开展春、秋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继续加强全州“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完成“三品一标”认证60个。
(七)抓市场开拓、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一是充分发挥部门职能,进一步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与服务,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20年,力争新创建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以上,创建自治州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以上。二是积极推进农产品市场开拓工作。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运作”,鼓励支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市场开拓的主体作用,在大中城市设立营销窗口,开展直销、代理经营。2020年力争在北京、上海、天津、杭州、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设立巴州农产品线上线下展销体验中心。组织10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国内外各类展销会、博览会,加强与内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等经销企业的沟通协作,在“走出去”的基础上,加大“走进去”的力度,进一步提高我州农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三是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积极引导和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合作、技术研发机构,努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推进北四县以特色农产品、酿酒葡萄、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南五县市以棉花系列加工和特色林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园建设,组织推荐焉耆葡萄产业园、尉犁棉花产业园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四是加快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紧紧围绕“旅游+农业”,高度重视休闲观光农业对于联接农村一二三产业、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的特殊重要作用,着力打造体现地方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2019年,力争新创建自治区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0个以上。
(八)抓项目监管,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大项目的申报落实和监管力度,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争取高产稳产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项目、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补贴、国家区域性棉花、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项目、农田地膜回收利用综合治理整县推进项目、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示范建设项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项目、无人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力度,充分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申报项目资金30亿元,力争完成落地项目资金3亿元。
(九)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
一是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轮台县、库尔勒市、且末县、尉犁县、若羌县在年底通过自治区验收的基础上,按照要求,完成数据库汇交任务,进一步完善土地确权工作,力争在2020年八县一市全部达到颁证水平。二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三是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指导各地清查核实农村集体各类资产,摸清集体资产家底。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实行台账管理,确保各县市到2020年基本完成清产核资,博湖县2019年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四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现代化组织程度,促进合作社提质增效。2019年农民合作社自治区级示范社创建30家以上,州级示范合作社创建50家以上。五是积极推进国有农场改革。完成23个国有农牧场办社会职能移交,通过拟成立的巴州农垦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国,深入推进国有农牧场公司化改造,深化国有农牧场的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