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5日,自治州人民政府印发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农业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巴政发〔2023〕18号)(以下简称《规划》)。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要求,现对《规划》解读如下:
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对“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巴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自治州“十四五”规划编制方案》(巴政办函〔2020〕7号)我们组织编制了本《规划》。
《规划》编制工作自2020年4月启动,规划编制单位认真开展实地调研和研讨。一是到州、县(市)相关部门调研(调研覆盖8县1市),认真收集资料,听取各部门、各县市对编制规划意见、建议。二是走访粮棉油、畜牧、林果、水产、特色等各类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30余家。三是召开各类研讨会10余次,咨询各专业专家30余人次。
《规划(征求意见稿)》完成后,按照相关程序向州直各相关部门、各县市农业农村局、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兵团第二师多次征求意见建议,根据意见建议进一步进行了修改完善。
2021年12月经自治州“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通过,2022年6月自治州农业农村局党委会议研究后报请自治州人民政府审议。经自治州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23年3月15日以自治州人民政府文件印发实施。
《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按照自治区党委“1+3+3+改革开放”、“1+3”工作部署,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自治区关于巴州“三个走在前列”的总体要求和“一区一中心一枢纽五基地”的科学定位,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为突破口,以确保粮食安全、优化结构和合理布局、推进产业融合、强化科技支撑、深化农村改革为重点任务,系统谋划和科学布局巴州“十四五”农业农村各项工作。抓重点、补短板、强优势、促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巴州农村经济发展在全疆的领先优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编制重点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党对“三农”工作全面领导。二是坚持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三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四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五是坚持市场导向,政策引导。六是坚持优化结构,促进农业现代化。七是坚持产业融合、协调发展
《规划》明确到“十四五”末,巴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棉、畜、果等农产品质量和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民生活更加富裕富足。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体系基本建成。
《规划》共设置了稳产保粮保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四大类31项具体指标。
《规划》共分为8章,设置了10个专栏。
第一章是规划背景。分析“十三五”时期我州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和问题挑战,提出了我州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新要求、新机遇。
第二章是总体要求。提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自治州农业产业发展“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为:巴州粮食生产能力达到68万吨左右、小麦总产达到27万吨左右;棉花(皮棉)生产能力达到47万吨左右;肉总产量达到32万吨左右,蛋总产量达到4万吨左右,奶总产量达到12万吨左右;林果总产量达到100万吨。第一产业产值达到388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928亿元;巴州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效果明显。
第三章是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明确“十四五”时期产业布局,提出要稳定主要作物规模,筑牢特色产业地位,优化畜群结构,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品种品质品牌优势,稳步做强林果产业,适度扩大水产规模,打造渔业发展新模式。
到2025年全州总播种面积为600万亩(正播面积550万亩,复播面积5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17万亩(小麦63万亩、玉米52万亩(含复播)、其他2万亩);经济作物402万亩(棉花种植300万亩、油料2万亩、甜菜5万亩、蔬菜(含设施农业、工业辣椒、加工番茄)种植70万亩、中草药8万亩、瓜果类3万亩、其它经济作物14万亩);饲草料80.6万亩(其中苜蓿9.1万亩、青储玉米69.5万亩、其它2万亩)。
到2025年全州共建设标准化种子田90万亩(其中:小麦6万亩,玉米2万亩,棉花68万亩,特色作物14万亩)。
到2025年全州牲畜存栏规模达到621万头只,禽类存栏规模达到590万只羽。全州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26亿元。其中,产值在20亿元以上有尉犁县、若羌县和和静县,产值在10亿元以上有库尔勒市、和硕县。
到2025年全州林果总面积稳定在170万亩,产量达到100万吨,林果种植总产值达到55亿元以上。其中香梨总面积保持在70万亩。红枣总面积保持在50万亩,杏总面积增加到12万亩,酿酒葡萄总面积确保在12万亩,枸杞面积稳定到6万亩,小宗特色林果面积保持在20万亩左右。产值在10亿元以上有库尔勒市,产值在5亿元以上有若羌县、轮台县,其余各县(市)产值均在5亿元以下。
到2025年全州淡水养殖规模达到5.4万亩,水产总产量达到0.82万吨,渔业总产值9586万元。
第四章是强化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提出全州要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布局和战略定位,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农业加工品需求为目标,以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为切入点,以提升农产品加工增值效益为重点,全面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延长农业产业链,优化加工业布局,完善加工业结构,明确加工主导产业,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能力,重点引进和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全面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形成全疆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先导区。
到2025年全州农产品加工企业个数达到374个左右,加工量达到764万吨,产值达到928亿元。粮油加工重点布局在库尔勒市、轮台县、和硕县、和静县、焉耆县和且末县等;棉花加工重点布局在库尔勒市、尉犁县、轮台县;区域特色产品加工重点布局在焉耆盆地、库尔勒市、若羌县等;林(果)产品加工重点布局在库尔勒市、轮台县、若羌县、且末县、尉犁县、和硕县、焉耆县等;畜产品加工重点布局在库尔勒市、尉犁县、若羌县、和静县、焉耆县等;水产品加工重点布局在博湖县。
第五章是推动农业三产发展,挖掘农业新价值。提出积极推动巴州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以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为核心,加强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深度融合。
第六章是激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强乡村治理。
第七章是推进十大重点项目。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牲畜标准化规模养殖繁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地环境质量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一二三产业融合、科技创新等十大类5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29.94亿元。
第八章是落实四大保障措施。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优化生产环境。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四是强化科技支撑。
相关链接:关于印发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农业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