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且末县河东治沙站,种植户正在采收肉苁蓉。(记者 刘雨珊 摄)
眼下,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且末县的8.3万亩肉苁蓉迎来丰收。种植户们忙着沙海“淘金”,采收沙漠腹地结出的累累硕果。
近日,在且末县河东治沙站,当地的种植户们忙着采收生长在梭梭根部的肉苁蓉。大家挥动着铁锹,手脚麻利地挖开黄沙,将一株株肉苁蓉采挖出来。一会儿工夫,编织袋里就装满了丰收的果实。
且末县阔什萨特玛乡村民买买提·喀斯木说:“我一天挖150公斤肉苁蓉,挣300元,可以挖一个月。”
肉苁蓉又叫大芸,是一种寄生在梭梭根部的植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且末县从2007年开始探索在梭梭林下种植肉苁蓉。经过多年的实践,当地成功探索出肉苁蓉产业化治沙模式。
新疆鹏程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周小珂说:“采收肉苁蓉有两季,第一季是开春的2月底到3月中旬,第二季采收时间是10月到11月。采收这段时间,每天用工三四百人。”
肉苁蓉的丰收,既给且末县生态治沙工作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解决了生态治沙成本高的瓶颈问题,肉苁蓉产业成为风沙沿线农民增收和壮大集体经济的一条重要渠道。
新疆鹏程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田野说:“我们除了对肉苁蓉进行切片等初加工外,还与药企合作研发了深加工产品肉苁蓉原浆等,来提高产品附加值。下一步,我们将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对肉苁蓉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让当地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且末县防风治沙工作站站长阿巴斯·艾萨说:“目前,全县肉苁蓉种植面积达8.3万亩,其中治沙站种植面积达6.6万亩。今年春季,预计能收获900多吨肉苁蓉。”(记者 刘雨珊 申凯龙 通讯员 萨依古丽·日杰甫)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