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巴州闪农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秸秆粉碎、残膜收回一体机正在作业。(记者 邹焰忠 摄)
11月23日,游客参观尉犁县塔里木乡英努尔村墙体上的农民画。(记者 邹焰忠 摄)
11月22日,尉犁县古勒巴格乡便利店的经营者阿米娜·玉素甫(右),热情地向客人介绍新进的食品。(记者 邹焰忠 摄)
乡村美,科技兴,精神好。
这是对尉犁县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概括,也是该县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自治区、自治州党委关于乡村振兴的工作安排,因地制宜,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成果。
11月23日,尉犁县塔里木乡英努尔村正实施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火热的施工场面,是该县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画面。
如画村貌“诗”妆容
村外有形象,村里有内涵。
走进尉犁县的乡村,这是留给参观者、旅游者的印象。全县有5乡3镇39个行政村11个社区,农村人口3万余人。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这是他们对自己家乡的表述。
乡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达99%;卫生厕所普及率达51.7%;村里建起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站,生活污水收集管道逐年延伸;1200多公里的柏油路将各个村、社区连了起来;村民从家门口到村街村巷的路全部硬化;现在又在实施村容村貌整体再提升工程……
数字因为凝练,表达更加有力。
尉犁县农业农村局四级主办成正说,这是该县深入领悟党的创新理论,结合实际,突出特色,推进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果。
事实更有说服力,村民的感受更生动。
尉犁县塔里木乡英努尔村是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有着诗情画意村的美誉。村民们家的外墙上有画,道路、院墙统一规划。该村还收集各个年代的老照片、老物件,建起了老物件一条街,让村民们在新旧对比中,感党恩,感恩现在美好的生活。
“我们村又在实施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再提升再改造工程……”11月23日,英努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木沙·阿布都热依木说,该村有176户497人,目前正在实施煤改电、排污和绿化管网、水冲式厕所入户提升工程。
木沙指着墙上的农民画说,墙上又要增加新的内容了。
村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画卷正徐徐铺开。木乃瓦尔·热依提家3年前就进行了煤改电取暖改造,80平方米的房间温暖整洁,成了村民们参观的样板房;苏比努尔·艾尔肯家已经装上电采暖锅炉,接上电采暖专线,就可以使用了。
英努尔村是尉犁县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全县一村一品,有共性也有特色。该县对乡村振兴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去年,仅乡村道路新建、养护,就投入上亿元。
数字有温度,也很感人。
方兴之业“数”领先
地里“生长”产业,也“生长”数字。
这个“数”既是数字化之“数”,也是科技进步引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之“数”。
该县的乡村产业兴旺更多体现在土地的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以及农业生产数字化、智能化的应用上。
目前,该县已流转土地45万余亩,建设高标准农田42.5万亩,以生产托管为主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达90万亩次。围绕“耕种管收”生产全周期,引进极飞农业智慧系统,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基础,实现卫星、航空、地面无线传感器等“天空地”一体化数据联通,让农业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变成现实,每亩可节约水费250元,肥料利用率提升30%。
农民也走在职业化的路上。
尉犁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付国梅介绍,该县借助市场“无形之手”的推动,通过有为政府的引导,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应用,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变化。
巴州闪农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闪农服务)是一家为尉犁县以及巴州提供农业生产“耕种防(植保)收”全程服务的市场主体。
合作社理事长陈修健说,闪农服务的经营模式就是依靠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来设计和运作的。合作社56名社员带着无人机、农机等装备入社。适应市场化、专业化服务的机制,使该合作社去年服务巴州农业生产达数万亩,社员和合作社的收入也较可观。
市场化促进了服务,服务又细化目标市场。
目前,该县有69家这样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主体。
农业生产专业化离不开数字化和智能化赋能。种植户更能感受到农业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超能力”。27岁的蒋龙与父亲在尉犁县喀尔曲尕乡种植了1300亩地。他还是一名无人机飞手。他在地里安装了自动施肥装置,可用手机控制智慧阀门,外包农机专业化服务,去年收入数十万元。
闪农服务和蒋龙的故事,不是传奇也不是个例,有更多的合作社和种植户正在加入这个行列。
这种从地里“生长”出来的产业,日益兴旺。
精神家园更聚力
产业富口袋,精神富脑袋。
文化润疆、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万千村民的脑袋富了起来,也是尉犁县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特色之一。
该县及各乡镇都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宣讲团,各村有文艺宣讲小分队,在各级宣讲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百姓大舞台的主角是群众,群众在自编自演中受教育;民间艺人用非遗奏响时代的乐章;手拉手,家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比赛,让国家通用语言成为最美的声音。
“我们村里没有闲人。”尉犁县兴平镇达西村党委书记夏提古丽·热合曼说,全村1972人,除老人、上学的孩子和产妇外,都在务工中让口袋鼓了起来。该村打造达西展览馆、中华文化园、石榴巷等,让村民的脑袋里装着满满的正能量。
最为得意的一笔是,他们编排的情景歌舞剧《达西村的好日子》在巡回演出中,收获了满满的口碑。
“民族团结一家亲,石榴花开迎盛世。”
“讲团结,谋发展;保稳定,促和谐。”
看见这样的展板,不要以为走进了村委会,这是尉犁县古勒巴格乡阿米娜·玉素甫开的便利店里的场景。
古勒巴格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唐娟介绍,阿米娜是该乡富脑袋的典型。全乡7个村都有宣讲小分队、农牧民夜校、党员中心,在富脑袋中共建共有精神家园。
该乡有一得意之笔,就是依托村容与文化特色,打造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河畔燧梦生态园,更是村民在深度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地。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乡村振兴中,让乡村振兴更有凝聚力。
一墙桃李绽村头,妙笔点精诗意流。
农家门外清波映,杏苑枝边粉雾勾。
燕子飞来青叶约,蜻蜓起落绿萍浮。
游客赏春争点赞,即兴寄语与君酬。
尉犁县推进乡村振兴的故事,村民用农民画的形式画在了自家的墙上,现依画意题一首《七律·乡村画墙》,向疆内外推介、展示这里的乡村好风景。(记者 邹焰忠)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