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和硕县城风景如画。(特约记者 苏强 摄)
如今的和硕县城风景如画。(特约记者 苏强 摄)
如今的和硕县城风景如画。(特约记者 苏强 摄)
过去的和硕县人民政府大楼。(图片由和硕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过去的和硕县影剧院。(图片由和硕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过去的和硕县农贸市场。(图片由和硕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和硕县位于天山南麓,焉耆盆地东北部,三面环山,一面靠水,地处东疆、南疆、北疆交会处,是巴州东大门,素有“龙驹之乡”的美称。
70年时光轮转,70年砥砺蝶变。查阅城建档案,走进尘封的历史,打开共同的记忆,见证这座边陲小城从破旧到繁华,从灰暗到明亮,从闭塞到通达……
70年来,历经时光的打磨,在注重县城基础功能提升及关注民生所需的基础上,和硕县以“绿色、生态、宜居”为目标,持续推进城乡建设,从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发展为绿色宜居之城,走出了一条翻天覆地的城乡建设之路。
今年63岁的王德俊,是土生土长的“老和硕”。4月24日,得知记者在和硕县委老干部局向老一辈建设者征集县城变迁的老照片和旧文献时,他饶有兴致地前来参加。
座谈现场,一张定格于1977年的团结路老照片令他思潮翻涌:“你看,上世纪70年代,团结路还不是现在这样宽敞的大马路,而是一条泥泞小路,全长也就100来米,四周都是戈壁滩,中间夹杂着一些民房,好像是店铺。”
距离县委老干部局不远处的和硕县档案馆内,一本珍贵资料《和硕年鉴·大事记》记录了当年那段波澜壮阔的建设历史。建州初期,和硕县基础设施薄弱,投资不足。1955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5万元,到1978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也仅188万元。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财政实力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13-2023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22.18亿元,交通、水利、电力、城建、通信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投用,和硕县经济社会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如果将时光的指针拨回到1970年,在王德俊儿时的记忆里,和硕县城的大小就如同一个“指甲盖”,用当时最流行的一句顺口溜来形容,那就是“一个匣子全县听,一根香烟逛全城。”即便站在最繁华的“大十字”路口,放眼望去,东、南、西、北四条不足百米的马路,都能尽收眼底。
后来,随着道路不断扩宽以及一轮又一轮的城乡建设,才有了现在繁华的模样。“城乡巨变,沧海桑田!”王德俊感慨道,现在春天去葡萄公园赏花,夏天去滨河风景带避暑休闲,生活变得更加舒展。
翻开《和硕县志》,四纵八横、几经更迭的路网建设,构成了县城的血脉和骨架;新建、续建的交通枢纽,环射成网,重塑和硕城建时空。
“以前,人们出行基本靠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生活的真实写照。”丁霖林今年80岁,60年前不远千里从陕西来新疆支援建设的他,参与并见证了和硕城乡发展变迁的全过程。
“我是一名转业军人,原先在巴州人民医院工作。由于和硕县医疗技术人才紧缺,根据组织的安排,上世纪80年代,我应邀来到和硕县人民医院工作。”丁霖林说,以前,县城交通运输网络还不发达,从和硕县到库尔勒市的百余公里路途,需要等大巴车坐满乘客后才能出发。一来一往耗时一天,不仅耽误时间,还消耗精力。
进入90年代,随着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逐步加快,以公路、铁路为主的交通运输网基本形成。截至2023年底,和硕县公路总里程达1197.58公里,铁路达143公里,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体系不仅拉近了与周边县市的距离,还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题。现在,去库尔勒市走亲访友乘坐火车只需1小时,高速自驾1.5小时就可到达。看病就医再也不用畏惧距离,非常方便。
在历史的长河里,城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自然少不了产业的支撑。改革开放以来,和硕县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不断创新发展,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为县域经济发展和百姓宜居宜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61岁的杜新民是和硕县老一辈住建人。1982年,从土木建筑专业毕业的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在乌鲁木齐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开展城乡建设。四层高的原政府大楼以及可容纳一千余人的影剧院,这些上世纪80年代在当地叫得响的标志性建筑,都有他参与建设的身影。如今,昔日地标性建筑历经时代变迁,成了老照片、旧影像中才能捕捉的记忆。
而建筑业在奏响民生新篇章的同时,也撬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和硕县科学规划住房建设,引导房地产业加速从“粗放增长”向“质量优先”转变,从“本域经营”向“跨界发展”转变,在建立“经济适用房、商品房、公租房”等住房模式的同时,实现了与文教卫体娱、旅游、养老、金融、商贸物流、工业园区、现代农业等产业的高度融合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城乡建设没有休止符,最终目标是维护和发展民生。
绿色,是城乡发展永恒不变的底色。为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和硕县以创建全国园林县城为契机,实施了一批历史规模最大、投资最多、力度最强的城建工程。
2009年,占地面积1060亩的葡萄公园破土动工;2010年,和硕县兴建滨河风景带,占地面积572亩,这里成为居民们放松身心、享受悠闲时光的绝佳去处。随后,和硕县北干渠风景带、种植田景观区、山石文化景观区和台地雕塑景观区相继落成,城建也从最初的改扩建时期,进入到了打造公园文化底蕴的阶段……
和硕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房地产管理办公室主任孟开介绍,进入21世纪,和硕县在“绿”字上做文章,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构建精神高地,传承和培育城市文化,让城市既有现代感,又有历史感。随着葡萄公园、团结公园、滨河风景带、北干渠景观带等一批新时代标志性建筑的相继落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城市建设新画卷也徐徐展开。一步一景的生态公园,成为了县城的文脉和群众向往的宜居家园。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截至2023年,和硕县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54.23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40.1%,绿化覆盖率达43%。
如今,“城在园中建,人在画中游”已成为和硕县城居民休闲生活的真实写照。
“每当傍晚,一家人散步经过葡萄公园或滨河风景带时,听见里面传来的阵阵歌声,看见广场舞大妈们跃动的身影和曼妙的舞步,就有一种莫名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和硕县居民陈翠萍自豪地说。
70年栉风沐雨,70年蜕蛹化蝶。蓦然回首,和硕县城发展变迁中每一个节点的细微变化,无不回响着和硕人民筑梦前行的铿锵足音。(记者 谢晓艳)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