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二年拍摄的博湖县乌兰再格森乡席子木呼尔村一农家小院。(通讯员 年磊 摄)
二〇二三年,博湖县乌兰再格森乡席子木呼尔村干净整洁的柏油路。(通讯员 年磊 摄)
二〇二三年,博湖县乌兰再格森乡乌兰再格森村干净整洁的巷道。(通讯员 年磊 摄)
2020年,博湖县种植的10万亩色素辣椒喜获丰收,火红的辣椒铺满了晾晒场,在一望无际的金秋田野上显得十分耀眼。(通讯员 年磊 摄)
说起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可能很多人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个词——贫穷落后。那时候的农村,仿佛与世隔绝,与城市之间的鸿沟难以逾越。农村户口,曾是许多人心中的痛,因为它意味着就业难、待遇低,甚至找媳妇都成大问题。
时光荏苒,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农村,早已不再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宽阔的马路,成排的路灯;小乡村里车来人往,家家吃上了旅游饭……近日,记者走进博湖县乌兰再格森乡,聆听乡亲们的逐梦故事,感受他们眼中的乡村巨变。
拿着手机,看着网上从全国各地“飞”来的订单,乌兰再格森村三组村民、吉玉民舍负责人韦静波感慨着网络带来的便利。
吉玉民舍是韦静波将自家小院重新规划打造而成的。小院整洁漂亮、布局合理,蔬菜多样的种植区、牲畜满栏的养殖区、整齐划一的生活区,让人眼前一亮。
吉玉民舍主体建筑是一栋两层小楼,楼内做了简易装修,共有14套客房,一次可容纳三十余人住宿休憩。楼顶做了露台,站在露台上可以望见四周农田,还能看见不远处鲜花盛开的果园。露台四周用彩灯点缀,住客们晚上可以在此吃烧烤、喝啤酒,农家味和现代元素的结合,让这家民宿迅速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
韦静波的公公聂新玉今年80岁,特别喜欢和78岁的老伴开着代步车四处转转。“以前哪敢想会有现在的好日子。现在,哪都好得叫人不敢相信。所以我们要多看、多转、多享福。”
韦静波说,之前一直务农的丈夫,2008年在乡里的带动下买了一辆挖掘机干活挣钱,攒下了一些资金。2019年,看到县里旅游产业越来越红火,加上政府支持搞旅游业,于是,她和丈夫决定开民宿。他们利用自己家的院子盖起了二层楼,按照快捷酒店的标准装修出了标准间、大床房、家庭房,在携程、美团上注册之后,开始接全国各地游客的订单。2023年,全年毛收入达到了30多万元。前不久的小长假,房间几乎全部订了出去。现在女儿被送去学酒店管理,他们对未来的好日子有了更多的期盼。
72岁的村民苏滨潭感慨电商助力农产品销售的便利,“以前,农民是拎着筐子去乡里、县里卖东西。现在,我们坐在家里也能把东西卖到北京、上海……”
苏滨潭说:“想当年我们都经历过吃不饱饭的日子,那个时候听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觉得遥远得像梦一样。现在,不仅这些实现了,而且农村家家有汽车,买卖东西都在手机上。”他有小菜园,有油桃树、葡萄树,还养的有羊,一年的收入很可观。
乌兰再格森乡乡长道尔加拉介绍,该乡毗邻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博斯腾湖,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该乡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村民们依靠发展旅游业在小康路上越走越稳。
在乌兰再格森乡往大河口景区的路边上,一排排旅游驿站的木屋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这是博湖县农旅融合的一张靓丽名片。
道尔加拉介绍:“我们将充分利用旅游驿站,给全乡设施农业和庭院经济种植户提供一个销售平台,着力把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让全乡农户都能吃上旅游饭,挣上旅游钱。”
努热古丽·加帕尔是乌兰再格森乡乌兰再格森村四组村民。自2010年起,她就在庭院种植各种蔬菜,施的都是农家肥。现在,她每天采摘新鲜蔬菜去旅游驿站卖,一天有四五十元的收入。
乌兰再格森乡乌图阿热勒村村民贾德良在自己的农味园农家乐里忙着给游客做大盘鱼。贾德良家里有27亩地。这些年,博湖县旅游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贾德良就想着依靠旅游来挣钱。因为他家的地距离大河口景区较近,有发展旅游业的地缘优势。2017年,他在自家地里种上了果树,开起了农家乐。这几年来,农家乐的收入很不错。最让他觉得有价值的是,他还通过农家乐帮助了村里的困难户。
贾德良是个有想法的人。他希望自家的农家乐更具文化特色,便搭起棚子,种上葡萄,在院内摆放平时收集的奇石和树根,增添了农家乐的文化韵味。他不仅在农家乐的建设上很用心,还用心钻研菜品,每年都会推出新菜品。他希望自己的农家乐生意冬天也能旺起来,便建了玻璃暖房。“建成玻璃暖房,就不受季节的影响了,客人什么时候来,都能在绿意中体验到乡村旅游的趣味。”贾德良说。
道尔加拉告诉记者,乌兰再格森乡利用毗邻大河口景区的优势,打好“西域沙漠王”油桃、俄罗斯8号大樱桃等特色林果品牌,通过订单式销售助农增收。开发席子木呼尔村700亩鱼塘,通过“支部+企业+农户”发展模式,引进莲藕新品种,养殖鱼虾,打造集采莲、赏花、垂钓、野炊于一体的旅游景观,成为背包客、自驾游的“休闲垂钓宿营地”。鼓励发展庭院经济,开发利用好农户住宅、院落和房前屋后闲置地,用好“惠农备耕贷”“农贷通”等金融产品,不断扩大种植养殖规模,让散发农家乡土气息的“土肉、土菜、土粮”成为游客餐桌上的美食,让“小庭院”填补“大市场”。丰富乡村旅游新业态,打造席子木呼尔村“沃野游”,形成“西海驿站—环湖公路—幸福园民宿”2公里闭环圈,沿路增设农家金谷研磨小作坊、芦苇编织农家院、美丽庭院示范户、七彩采摘园等,配备观光马车、自驾电瓶车、双人自行车供游客骑行,举办自行车比赛、马拉松等赛事活动,让游客在娱乐中体验和感悟“故乡情、家乡美”。同时,组织开展非遗文化培训班,依托乌丽奇刺绣坊,制作游客喜爱、能够带走的伴手礼,展现“蒙古族刺绣、萨吾尔登舞蹈、长调、托布秀尔弹唱”风采,让民间艺人在寓教于乐中增收致富、传承技艺。
目前,博湖县5乡2镇25个行政村道路通畅率、通车率均达100%;实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覆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9.65%,水质达标率100%,农村供水保障率达到95%以上。(记者 周海霞)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