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尉犁县城,高楼林立,绿树成荫。(记者 李飞 摄)
尉犁县城旧貌。(图片由尉犁县委宣传部提供)
如今的尉犁团结商业街。(图片由尉犁县委宣传部提供)
尉犁县城过去的商铺。(图片由尉犁县委宣传部提供)
尉犁县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碧波荡漾,空气宜人。(记者 陈新 摄)
位于新疆东南部的尉犁县,历史文化厚重。这里是古西域三十六城中的渠犁城,中国第一大内流河塔里木河从它的境内蜿蜒而过,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它相依相偎,独特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尉犁光照充足、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
自1953年建县以来,尉犁县这座边疆沙漠小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县城街道从无到有、县城绿化从少到繁、住宅从土坯房到楼房,居民饮水从河水到自来水……
从高空俯瞰尉犁县城,塔里木河和孔雀河蜿蜒而下,划出优美的线条,将这座沙漠小城装点得灵动而有生机。将镜头向下缓慢移动,玉屏湖碧波荡漾,县城街道宽阔整洁、商铺整齐划一,高楼、绿地、公园、厂房、学校交相辉映,花繁树茂草如茵,展现出一幅天蓝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
4月19日,在尉犁县希望广场,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77岁的李关龙像往常一样来到广场打太极拳,开始了一天的休闲生活。作为从上海来新疆支边的知识青年,他见证了尉犁县几十年来的巨大变迁。
1964年,李关龙作为上海知识青年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加支边建设。八十年代初,他们一家四口从三十一团搬到尉犁县孔雀农场。
“刚到尉犁县时,我们一家四口借住在亲戚家的土坯房里,只有十几平方米。出门都是土路。”李关龙回忆说,那个年代,尉犁县城小,只有9条街道,全长不过8公里。绿化树木也只有白蜡、钻天杨等少数几个品种。大家住的是阴暗的平房,每户住宅面积只有十几平方米。
1992年开始,随着新疆建设力度加大,尉犁县城的面貌一点点发生变化,居民的生活品质逐步提高,县城有了楼房、石子路变成了柏油路,群众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看上了有线电视。1994年,尉犁县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700户。
2005年,李关龙一家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
自2010年以来,尉犁县确定了县城“南改北扩”的发展战略,按照加快孔雀河以南城区建设,提升孔雀河以北城区品位,有序推进城市北扩的城市建设总体方向,编制完成了《尉犁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随着尉犁达西展览馆、尉犁县河北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电商孵化园、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等地标性建筑相继落成,尉犁这座沙漠小城的血脉日益丰满。
如果说道路是城市的脉搏、楼房是城市的骨架,那么绿化则是城市的血肉。2011年,尉犁县吹响了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号角,按照“城内精品建绿、城外林带增绿、人文景观衬绿”的思路,以公共区、道路、单位庭院、居住区等绿地建设为重点,县财政累计投入4200万元用于城市绿化建设。如今,遍布尉犁每一个角落的绿色,赋予小城与众不同的诗情画意,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县城环境更美,空气更加清新,幸福指数也提升了。
李关龙感慨地说:“县城树多了,空气也好了,每天晚上到希望广场跳舞的、唱歌的、打羽毛球的都有好几拨人,大家各有各的活动场所,互不干扰。”
尉犁县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这里碧波荡漾、绿树成荫、微风拂面,同样成为尉犁县居民散步打卡的热门休闲场地。
“县里处处为百姓着想,才有了今天这么好的生态环境。”今年60岁的洪千木·吾斯曼住在尉犁镇,每天晚上都会到离家不远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散步。“这里以前是一片荒地,如今湖水潺潺,绿树成荫,许多人都喜欢到这散步锻炼。”洪千木说,与以前相比,现在的县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1年,为了给当地居民营造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尉犁县先后实施五一游园、玉屏湖等一系列民生工程,这几个小微湿地项目的建成让尉犁县城灵动起来,不仅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也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十二五”以来,尉犁的建设踏着鼓点大步迈进。在这片温暖的热土上,无数建设者的汗水将“让尉犁变得更美好”的愿望变为现实。
尉犁县住建局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至今,尉犁县重点项目累计实施167项,完成投资34.6088亿元,其中包括市政道路、保障性住房、绿地公园、文化场馆等,大规模的建设赋予尉犁未来发展无限可能,在提升各族群众幸福指数的同时,也以完备的基础条件吸引疆内外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发展承载功能和聚集能力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尉犁工业园区已进驻企业81家,涉及纺织服装、罗布麻精深加工等产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记者 李伶 通讯员 刘佳)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