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冬天,健康防护——巴州疾控中心呼吸道传染病防病提示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随着气温逐渐下降,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呼吸道疾病上升风险逐渐增加,人群可能会面临着多种呼吸道传染病同时流行或叠加的风险。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呼吸道侵入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入冬后,空气湿度大幅降低,适宜的气候条件为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创造了有利的生存繁殖环境,加之人们在室内逗留时间增加,开窗通风减少,易感者频繁接触病原体后,感染机会增大,特别是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的场所。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不同于普通感冒,流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以及气溶胶的形式传播。发热、流涕、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较重,少数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病程一般持续1周左右。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人类流感致病和流行的有效方法。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全称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是指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
支原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种微生物,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病原体,肺炎支原体属于支原体的一种,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乏力、流涕、咽痛等。人群普遍易感,学龄儿童最为常见。目前,尚无针对肺炎支原体的疫苗,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抗菌药物是首选治疗药物。
随着我国北方部分省(区、市)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水平升高,预计新疆肺炎支原体肺炎疫情流行将持续上升,感染人群仍以5岁—14岁儿童为主。
出现以下情况,要警惕肺炎支原体肺炎,尽快就医:
● 发热或咳嗽持续3 天以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尤其是学龄前和学龄期患儿,需要及时就医;
● 当孩子高热超过 5 天以上,或者持续高热不退出现喘息、 气促、呼吸困难、胸痛等提示可能支原体肺炎重症表现时,需要尽快就医;
● 部分患儿可能无发热症状,如果出现咳嗽频繁,加重,剧烈干咳,呼吸困难或者呼吸频率增快,也需到医院检查;
● 小于3月龄的宝宝,一旦出现发热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
家长们切勿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自主给孩子使用抗生素或其他抗病毒药物。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以呼吸系统病变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轻症及早期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喘息、烦躁不安、食欲减退等。5岁以下特别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易感,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病程一般持续1-2周,目前尚无针对性疫苗。
需要注意的是,现阶段,新疆流感、肺炎支原体肺炎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60岁以上老人属于发病集中年龄组,仅次于5岁—14岁儿童。老年人感染呼吸道传染病后,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营养丰富的食物。可使用加湿器或蒸汽缓解呼吸道干燥和咳嗽。同时,要密切监测症状的变化,特别注意呼吸困难、持续的胸痛、精神状态的改变或脱水迹象,这些可能是病情加重的征兆。遇到此类症状或疑似病情加重的情况要立即就医。
预防措施
虽然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不同,但是它们的传播途径相似,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预防传染病,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对于有疫苗可预防的呼吸道疾病,大家应尽早按照接种程序开展疫苗接种,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性疾患的人群。
此外,大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降低呼吸道传染病感染的风险,以实现多病共防。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共用毛巾、餐具、饮具等;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勤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2.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在保证室内温度的情况下,每日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通风期间要做好保暖;
3.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避免与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亲密接触。尽量不要前往空气流动不畅的密闭区域,如必须外出时应科学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并注意及时更换;
4.早睡早起,规律生活,保证饮食均衡。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帮助身体更好地抵抗病毒;
5.若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时,患者应居家休息治疗,做好健康监测,视情况及时就医,避免带病上班、上学。注意个人及家人的防护,避免传染其他家庭成员,尤其要避免与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近距离接触,防止疾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