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流行季,家长们请注意!
又到手足口病流行季,巴州疾控中心温馨提示:学校、托幼机构等场所风险较高,家长和老师们一定要多关注孩子,发现手、足、口等部位异常要及时就诊。
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手足口病的传播具有隐匿性。
一、 手足口病主要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
呼吸道传播
接触传播等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都是传染源,隐性感染比例较大。
患者发病前数天咽部和粪便就可检出病毒,具有传染性,通常以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因此,接触患者的鼻咽分泌物、唾液,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都可能导致感染。
二、肠道病毒活跃期是几月?
每年4—7月和9—11月都是肠道病毒的活跃期。
肠道病毒基因结构简单,由一条RNA链组成,因此复制增殖时更容易发生变异。多种肠道病毒血清型均可引起手足口病,且相互之间无交叉保护,因此同一儿童可能因感染不同肠道病毒血清型而多次发生手足口病。
三、如何判断是否得了手足口病?
家长们可以从手足口病的高发年龄、高发季节及临床表现一一对号入座进行鉴别。
(一)症状是否发生在高发季
手足口病高发于6月龄到5岁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病,但流行高峰主要为5—8月,9—11月还有一个小流行高峰。
(二)症状如何
手足口病一般为急性起病,口腔疱疹、溃疡,患儿表现为不愿进食或易流口水。
手、足、口和臀部等出现小而独立的疱疹和斑丘疹,疱疹内液体较少。疱疹或斑丘疹一般在7-10天消失。
发热一般持续4-5天。
四、如果患儿出现以下症状,要尽快就医:
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或体温大于38.5℃并持续超过3天。
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嗜睡、呕吐、头痛和肢体抽搐等。
出现循环系统症状,表现为呼吸和心率增快、四肢发凉和皮肤花白等。
五、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一)及时接种疫苗
目前唯一用于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为EV-71灭活疫苗,该疫苗可预防EV-71导致的手足口病,而且能减少其引发的重症和死亡。鼓励6月龄—5岁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1岁以上的儿童越早接种越好。
(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1、勤洗手。
2、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
3、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住口鼻,随后将纸巾包裹好丢入有盖的垃圾桶。
(三)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1、保持环境通风。
2、经常清洁和消毒(含氯消毒剂)常接触的物品或物体表面,如玩具、家具等。
3、清洁后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