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春季是许多传染病的流行季,3~6月为布病的发病高峰。时值牛羊繁殖高峰、交易流动频繁,我们要如何预防布病的发生呢?
一、什么是布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称“懒汉病”、“羊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布病潜伏期一般为1—3周,平均为2周。人患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多汗、倦怠、乏力、关节痛等,部分男性病例会伴有睾丸炎,部分女性病例会出现卵巢炎。如不及时治疗,很容易转为慢性,慢性后就很难治愈。
二、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有哪些?
该细菌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包括牛、羊、猪等家畜,以及野生动物和水生动物。人类也可以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生肉、皮毛等途径感染。
三、布病是如何传播的?
1、经皮肤黏膜接触感染
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未做好个人防护,可经皮肤伤口或黏膜感染。
2、经消化道传播
主要是通过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饮用生奶以及未熟的肉、内脏等感染。
3、经呼吸道传播
常见于吸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皮毛加工企业职工、圈舍打扫以及布氏菌实验室操作人员易通过呼吸道传播感染。
四、如何预防布病?
1、养殖户要做到科学养殖、规范屠宰。养殖区与生活区要分开,牲畜圈舍要定期消毒处理,清扫消毒(20%漂白粉溶液喷洒),病畜流产物应消毒或焚烧后挖坑深埋,病畜要及时无害化处理,做好个人防护,防止气溶胶传播。
2、购买牲畜要检疫,饲养牲畜要免疫,严格控制病畜流动,避免患病和未患病的牲畜混养。严禁徒手直接接触流产物和死胎,牲畜流产物、胎盘等应消毒或焚烧后,挖坑深埋,病畜要及时扑杀处理。
3、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要尽量减少与牛、羊、猪等牲畜的接触,牛羊肉要煮熟后食用,家庭加工过程中案板、刀具等做到生熟分开。不喝生奶,不吃生肉,布鲁氏菌在乳及乳制品、皮毛中能长时间存活,但不耐热,在高温下即可杀死,因此,尽量不喝生鲜奶,吃烤肉时,一定要烤熟烤透,以防感染。
4、注意规范诊疗。人感染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起病比较急,一般有发热、乏力、多汗、寒战、肌肉骨关节疼痛等主要表现,多见长期慢性不规则低热,发现上述可疑症状并有家畜或畜产品密切接触史,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治疗。坚持全程、足量服药,切忌治治停停,以免转为慢性。
5、注意个人防护。从事牛羊等家畜养殖,乳、肉、皮等畜产品贩运、屠宰、加工,牲畜交易的人群以及兽医为布鲁氏菌病的职业人群,是感染布鲁氏菌病的高危人群。上述人群在从事相关活动时应加强个人防护,如穿戴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口罩、帽子、穿胶靴等。工作环境必须通风良好,工作结束后按要求进行消毒(0.1%新洁尔灭、3%来苏尔5分钟可杀死布鲁氏菌),工作过程中不吸烟、不喝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