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型地氟病防治
饮茶型地氟病是由于居民长期大量饮用含氟量较高的砖茶水或奶茶、酥油茶等茶饮料,导致体内摄入过量氟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是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也属于生活习惯病。地氟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发生在牙齿和骨骼,表现为氟骨症和氟斑牙。
一、疾病成因
边疆地区居民长期大量饮用含氟量高的砖茶及其制品,导致摄入过量的氟,从而引起饮茶型地氟病。
茶树是一种能够高度富集氟的植物,在相似的生长环境下,茶叶含氟量远高于其他植物。砖茶是用老茶叶、茶茎,有时还配以茶末经发酵压制而成的外形像砖一样的块状茶,含氟量一般在 500mg-800mg/kg,高者达 1000mg/kg以上。砖茶是边疆地区居民的生活必需品,病区居民习惯煮茶,有时还加入酥油或奶等,酥油茶和奶茶是边疆民族极具代表性的饮品。居民年砖茶消耗量一般为几公斤,高者可达十几公斤甚至几十公斤。
发生地氟病是因为病区居民有大量饮用高氟砖茶的习惯。而一般人群喝茶,茶叶的氟含量相对较低,饮用量也不是很大,所以不会引起地氟病。
二、氟的摄入量标准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2013年版》的规定如下:
国家卫生行业标准《人群总摄氟量》 (WS/T 87—2016)规定了不同年龄人群的每日总氟摄入量的上限值, 8周岁~ 16周岁为 2.4mg;大于 16周岁为 3.5mg。
三、茶叶含氟量标准
《砖茶含氟量标准》中规定,每 1kg砖茶允许含氟量≤ 300 mg/kg。
四、 临床表现
摄入过量氟主要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症。
氟斑牙表现为:牙齿釉面呈白垩色条纹或斑块,釉面出现黄棕色至棕黑色着色,也可因釉质缺损而在釉面出现凹坑。氟斑牙是氟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反映氟中毒最敏感、特异的指标。氟斑牙发生后终生不退,轻者影响外观和美容,重者影响咀嚼及消化功能。
氟骨症是以颈、腰和四肢大关节疼痛、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以及骨和关节X线征象异常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代谢性骨病。初期仅有持续性的骨关节疼痛并伴有一般的中毒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继续发展可出现关节不灵活、运动功能障碍等体征,生活劳动能力降低;严重的氟骨症病人肘关节僵硬变形,活动障碍,因为摸不到自己的脸而不能洗脸、洗头,脊柱严重弯曲变形,导致身体形成C字形,睡觉不能平躺,抬头看不见天,劳动能力显著降低或丧失、生活不能自理,甚至瘫痪。
五、巴州饮茶型地氟病的流行状况
全部病区人口中少数民族主要以藏族和蒙古族为多。巴州疾控中心对和静县、和硕县、焉耆县的茶样及人数茶氟摄入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上述地区抽检的茶叶含氟量合格率为74%,对上述地区人群进行复筛查,没有发现氟斑牙和氟骨症患者。
六、影响饮茶型地氟病流行的因素
最主要的是膳食营养因素。还有研究表明,民族差异可能是影响饮茶型地氟病的一个因素。在砖茶氟摄入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哈萨克族病情程度明显轻于藏族和蒙古族,可能与砖茶氟的吸收和排泄、骨代谢关键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有关。
七、饮茶型地氟病的主要防治措施
饮茶型地氟病最有效的干预措施是不要购买未获得食品生产许可、无标签标识以及来源不明的砖茶,发现假冒伪劣产品,请拨打 12315投诉举报。 另外,要养成正确的饮茶方式,建议第 1-2泡茶汤只作冲洗茶叶不饮,这样可以明显减少人体对氟的摄入。 此外,泡茶适宜边泡边喝,不适宜用大杯长时间闷泡。不建议喝浓茶、长时间煮沸的茶和浸泡时间过长的茶。尤其在熬煮砖茶的时候不能放碱,因为在碱性条件下,茶叶中氟的溶出效率更高。
八、治疗方法
氟斑牙:临床上根据氟斑牙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轻度及以下的氟斑牙白垩变或着色较轻,无釉质缺损,对牙齿的美观和功能影响较小,一般情况下可以不予处理。中度和重度氟斑牙的着色和缺损比较严重,不仅影响了牙齿美观,甚至导致牙齿缺损和断裂。可采用漂白法和修复法给予对症治疗,依据患者病情,这两种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相互配合使用。
氟骨症:氟骨症由于其发病机制不清,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及治疗药物。临床氟骨症的治疗主要是减轻痛苦、对症处理,同时提高膳食营养。针对具有关节明显疼痛、功能障碍的地方性氟骨症患者,在明确分度或疾病进展分期的前提下,分别选择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