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政协文史委:
贵委在自治州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大自治州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传承力度的提案》(第1333006号)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诚如本提案中所指出的,我州在加大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传承项目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研究“深度”不够、保护“力度”不够、传承“热度”不够、利用“效度”不够、宣传“精度”不够等问题。同时,提案中的6条建议切合我州实际、针对性强。今后,我们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予以加强:
一、进一步完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机制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规定要求。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将非遗保护传承事业作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规划部署。结合我州非遗资源与保护发展现状,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共同构建以分类保护为基础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保护体系。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坚持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与质量并重,确保我州非遗工作走在全疆前列。
二是系统挖掘非遗资源助推项目申报工作。开展全州非遗资源调查与评估,将根植于我州民间尚未被发现和充分认识的非遗资源挖掘整理出来,理清非遗项目各方面情况,完善国家、自治区、州、县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为项目申报提供依据和参考。加大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力度,2024年将开展第四批自治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对申报项目评审筛选予以公布。
三是加强数字化保护传播。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推动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利用大数据、AR数字成像等技术,对非遗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存储、处理、展示和传播。推动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库建设,进一步提升对现存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的挖掘、记录、整理、归档。依托“巴州文化云”平台建设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库,实现资源整合共享,推动数据向社会开放。
二、进一步健全非遗机构提升队伍素质
一是健全工作机构。发挥州、县市非遗管理职能部门的作用,推动非遗调查研究、项目申报、政策制定、人才培养等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县市成立非遗中心,具体负责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事业。
二是提升非遗工作人员素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建强非遗工作人员队伍。坚持将非遗保护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加强基层非遗保护工作人员培训、轮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搭建非遗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平台,定期组织观摩交流、召开座谈会等,分享经验和心得,促进互动交流。建立非遗工作人员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三是发挥行业组织和社会力量作用。加强与非遗相关行业组织的合作,鼓励其参与非遗保护事业,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合作实施传统技艺振兴、非遗文化旅游等非遗保护项目的研究开发,共同推动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借助社会力量的媒体资源和影响力,加强非遗保护宣传,推动非遗保护工作得到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支持。激发社会参与热情,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非遗项目的开发、推广和传承,形成全社会主动参与保护的文化自觉。
三、进一步创新非遗传承方式
一是完善非遗传承措施。建立非遗传承机制,制定传承计划,组建传承团队,确保非遗传承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建立监督机制,确保非遗传承工作质量。坚持回访制度,深入研究传统技艺类非遗特性,了解非遗传承人变化,清晰掌握遗产存续状况和发展前景,把握传承人群的优势与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开展全州非遗资源调查,做好调查记录,深入挖掘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乡名镇名村中的非遗资源,全面摸清分布状况与保护现状,分级分类建立非遗档案,妥善保存相关实物、资料。高质量开展国家、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有序推进自治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对已列入非遗代表性名录的濒危项目,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抢救性保护措施。
二是创新开展传承实践活动。创新非遗活动模式,今年我州将全力承办好“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组织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及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周系列展示活动,支持各县市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群众参与广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培育地域品牌,深入挖掘以我州独具特色的楼兰文化、东归文化为重点的文化遗产资源,研发各类非遗文创产品,在传统讲座、展览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网上展览、数字化展示等,提升活动的吸引力和互动性。创新沉浸式体验模式,吸引更多群众积极参与非遗保护传承事业。
三是强化传承人教育培训。实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针对不同类型非遗项目,组织专业培训机构和专家,开设相关培训课程,提高传承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强实践教学,组织传承人赴非遗项目实践场所进行实地传习,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实施传承梯队建设培训,通过家庭式、师带徒、生产式等方式,加大中青年传承人培养力度。创新传承人培养模式,促进传统传承方式与现代教育体系相结合,推动更多传统技艺非遗项目走进校园,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壮大传承队伍。建立传承人交流平台,组织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多渠道提升非遗传承人的素养。
四、进一步保障传承人待遇
积极争取自治州级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经费,申请对自治州级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按3600元的标准发放传习费,督促县市对本县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按照2400元标准发放传习费。支持和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资助等形式,参与非遗保护传承事业。
五、进一步推动非遗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促进合理利用。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广“非遗+”发展模式,促进非遗产业多种业态相融合。推动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将金银器加工、刺绣、帕拉孜纺织技艺、剪纸等“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实现传统工艺振兴与乡村文化振兴同频共振、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交织共生。加快非遗作品向旅游商品转化,生产符合现代生活习性与审美意识的手工艺品,推动传统技艺非遗在现代生活中得到广泛运用。举办非遗集市、非遗美食节、捕鱼节、开湖节、那达慕大会、花儿艺术节等活动,不断提升非遗的市场化程度。鼓励合理利用传统技艺类非遗资源开展文创产品研发,改进设计、改良制作、提高品质、改善功能、拓展用途,打造一批适应市场多层次需求的非遗文创精品。
二是拓宽销售渠道。办好非遗购物节,提供展示和交流平台,拓宽非遗产品推广和销售渠道,通过对非遗产品工艺、美学、技艺的改造加工,尤其对既能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又有经济开发价值和市场开发前景的优势非遗产品进行科学品牌定位,制定合理的营销战略。进一步支持非遗闯市场,将传统技艺类非遗资源与市场融合,对尉犁县的烤全羊、小油馕,焉耆县的凉皮、羊杂,和静县的马奶酒、骨雕,博湖县的蒙古包、民族服饰制作,库尔勒市的剪纸等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形成有效整合整体推进,拓宽传统技艺产品的推介、展示、销售渠道。
三是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加强项目梳理,突出门类特点,融入旅游空间,丰富旅游产品,培育特色线路,推动非遗与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冰雪旅游紧密结合,助推乡村振兴,促进民生改善。积极研发文创产品,将非遗产品研发成“巴州礼物”予以推广。打造一批非遗文艺作品,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既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又向广大游客传播非遗知识,加大非遗旅游推广力度,让游客切身参与到非遗活动中,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进一步了解巴州非遗,留下深刻印象,成为巴州非遗的代言人,扩大巴州非遗影响力,打造巴州非遗文旅特色名片。
六、进一步创新传播手段展示非遗文化魅力
一是丰富非遗传播手段。发挥主流媒体优势,做好对我州国家级、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跟踪报道,分阶段排档期,以专题片、纪录片等形式进行展播宣传。发挥巴州文化云、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优势,鼓励各级文旅部门与主播人才合作,创新传统非遗的现代表达方式,扩大传播力,为我州特色非遗项目“引流”“获客”。制作非遗传承人纪录片、非遗项目申报片,择优组织开展展播活动。利用重大节庆、传统节日等时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展示展览活动,让更多人亲身体验和感受非遗魅力。培养传承人应用互联网技术宣传推广的主动性,善用网络普及非遗知识和技能,提高宣传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传播我州的非遗项目,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让我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内成为各族群众的“连心桥”、对外成为文化交流交融的“会客厅”。 ⠂༯span>
二是推动普及推广。鼓励在中小学开设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课程,组织非遗项目的展览、演出、讲座进校园,鼓励职业学校开设非遗保护相关专业和课程,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非遗文化,增加对非遗项目的兴趣和理解。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遗教育培训,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研学活动。坚持将非遗融入社区活动中,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设立非遗展示区,定期举办非遗展览、演出、讲座等,鼓励非遗传承人走进社区,与群众互动交流、传授技艺,增强群众对非遗的认知和兴趣。
三是兴建非遗传承基地。依托现有的公共文化馆(站)、学校、企业等,建立一批非遗传承基地,为非遗传承提供长期稳定的场所和平台。在基地中开展非遗技艺的培训、传承、展示等活动,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人和爱好者。同时,将非遗传承基地与旅游、教育等领域相结合,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学生参与其中,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发展。发挥阵地优势,将在2025年建成的巴州文化艺术中心内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推动有条件的县市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鼓励社会力量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支持各级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开展非遗培训、展览、讲座等活动,丰富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助推文化润疆工作走深走实。
以上措施的逐步落实,将有助于保护传承我州的非遗文化,推动非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积极贡献。
分管领导:齐莉 职务:局党组成员、州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党支部书记
联系电话:2700192
承办人:刘 洁 职务:文化艺术和非遗科科长
联系电话:2683912
⠂ ⠂ ⠂ ⠂ ⠂ ⠂ ⠂ 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4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