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3日从巴州林草局获悉,为深入推进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生态治理工程,巴州创新实施“四要素保障”机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政策支撑、创新技术应用等举措,全力破解治沙工程中的瓶颈,推动生态治理工程驶入“快车道”。
精准调配水资源,激活生态治理“生命线”。巴州建立“流域统筹、区域协同”的水资源管理体系,2024年累计调配生态用水11.22亿立方米,实施引洪灌溉339.54万亩,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制定《2025年地表水供水计划》,重点保障生物治沙和引洪灌溉需求,通过构建“洪水资源化利用+生态补水”双轮驱动模式,为干旱区治沙开辟水源新路径。
优化空间布局,夯实项目落地“压舱石”。州县两级自然资源与林草部门建立规划协同机制,将防沙治沙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通过开展用地适宜性评价、建立矛盾协调清单等方式,妥善解决治沙项目落地难的问题,为重点治沙项目提供科学选址方案,保障生态治理需求。
构建多元投入,打造资金保障“强引擎”。巴州创新建立“中央财政+地方配套+社会资本”多元融资机制,2025年已落实国家专项资金3.2亿元,重点支持生态保护修复、林草湿荒一体化治理等项目。同步启动2.2亿元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申报工作,专项用于工程固沙、生物治沙等新增任务,预计带动社会投资超10亿元。
创新技术应用,破解原料供应“卡脖子”。针对传统固沙材料短缺问题,巴州林草部门建立“储备+替代”双轨保障机制,目前已完成芦苇储备9.75万吨,培育种苗10167万株。为破解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巴州林草局与科技企业合作,寻求替代材料,推广新技术应用,已在库尔勒市、若羌县进行了试验测试。
通过实施“四要素保障”机制,2025年巴州春季防沙治沙工程从资金下达到完成招标仅用时70天,一季度开工率实现66.67%。下一步,巴州将持续深化要素保障体系建设,力争完成年度治沙任务262.66万亩,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新贡献。(记者 张效红 通讯员 殷杰)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