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村里的道路变干净了,环境也越来越好了。自从乡里有了物业公司,我们村的面貌变化真的太大了!”看着平坦整洁的柏油路和巷道两旁崭新的垃圾分类小屋,在库尔勒市兰干乡兰干村“石榴籽”服务亭和邻居们闲聊的帕提古丽·阿不拉老人,乐呵呵地向旁人夸赞乡里的物业公司。
为有效破解乡村环境治理难题,持续巩固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近年来,库尔勒市积极探索推行“物业进乡村”的长效服务模式。在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引导下成立物业公司,或通过引进专业的第三方物业公司等方式,对全市12个乡镇、59个行政村的环境卫生工作与日常服务等进行整体承包。
库尔勒市采取市委搭台+乡党委牵线+村“两委”协同推进的模式,引导村委会与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或第三方物业公司签订物业服务合同,明确物业服务时间、维护频次、收费标准等关键信息。这一举措填补了乡村环境治理长期缺乏专业服务队伍的空白,探索出一条农村环境治理新路径,使村民的居住环境得以改善,居住体验和生活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为有效提高乡村物业服务质量,各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挨家挨户走访调研、设立民情意见箱等多元渠道,广泛收集村民的意见与建议,把环境卫生、公共空间整治、设施维护等16项内容纳入物业服务清单,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贴心提供菜单式服务。坚持每季度组织村“两委”成员、工作队员、村民代表及“四老人员”,开展物业服务满意度测评,以量化方式考核服务成效,测评结果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物业服务若被评定为不合格,各村便即刻终止合同并更换承包方,以促使乡村物业不断强化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哈拉玉宫镇台斯砍村“两委”和巴州中级人民法院驻村工作队依托镇国资公司成立物业公司,负责村里绿化、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维护等工作。专业的物业团队不仅带来了优美、整洁的生活环境,还为该村13名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每月可增收2000余元。
“工作地点离家近,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台斯砍村村民阿依努尔·吾甫尔说。
哈拉玉宫镇成立了一家物业服务部,其物业管理覆盖全镇6个村,垃圾车、三轮车、洒水车等设备一应俱全,拥有保洁人员50名、维修人员16名、工程队员310名,承接了全镇2626户村民及209户商户的物业托管服务,全面提供保洁、维修、房屋改造装修等多元化服务,同时为家庭困难及无法外出务工的村民开辟家门口的就业渠道。
不仅如此,各村“两委”和工作队还探索实施物业服务积分制,为每家物业公司设立专属“物业存折”:初始赋予基本物业积分10分,若被评定为优秀、良好档次,可分别赢取物业积分5分、3分,累积的物业积分可兑换物业绩效奖金,以此激发物业服务的内在动力。
为增进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的沟通交流,解决业主的实际问题,各村“两委”和工作队构建“物业经理接待日”服务机制,将每月逢五的日子设定为“物业经理接待日”。届时,物业经理准时在村“石榴籽”家园服务站、乡村集市、百姓夜市等地“摆摊设点”,围绕家园保洁、物业收费、跑腿代办等服务事项,广泛听取村民的新诉求,全力满足群众需求。
近日,兰干乡兰干村村民老李因杂物堆放问题与邻居闹了矛盾。在“物业经理接待日”,他将情况反映给物业经理。很快,物业经理经协调,安排物业服务人员清理了杂物,畅通了老李家门口的道路。双方矛盾得以妥善解决。
2024年,借助“物业经理接待日”这一举措,库尔勒市各村(社区)已累计接待群众7000余人次,妥善办理各类服务诉求450余件,成功协调解决路灯安装、房顶防漏雨、管道维修等棘手问题72件,群众满意率达100%,乡村的“外在气质”与百姓的幸福指数实现双丰收。(记者 陈飞 通讯员 马兰兰 项国栋)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